電子書 vs 實體書: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在油麻地某大書局看書,忽爾聽到兩店員的對話。

甲:「我同邊個都係咁講,呢個係習慣既問題。」
乙:「唔係喎,我睇到書架上面套漫畫1至20咁排係度,好有快感喎……」
甲:「你好明顯係戀物啦。以前古代d人睇竹簡,咪又係咁……」
乙:「咁又係……」

原來又是電子書的問題。Kindle開其風氣,iPad發揚光大,電子書,每天都有人討論。

電子書與實體書之間的優劣比較,無數人談過了,大家也曉得,無謂多談。時下一般的討論,集中於實體書存廢問題。然而,真有必要弄成「非你死就是我亡」的局面嗎?

先來自我表述:我不抗拒電子書,甚至對電子書的發展相當感興趣。不過九成以上時間還是看實體書,電子書只是碰巧在乘車時手邊無書又不欲浪費時間下的次選。

諾獎結果剛公佈,文學獎得主秘魯作家略薩(Mario Vargas Llosa)也對電子書也有意見,「略薩說,他還是希望書本以紙張方式印行,但現在電子書大行其道,不禁讓他擔心,人類可能會因此而喪失某些寶貴的東西。他說,希望科技的進步,不會讓書本的內容變得庸俗陳腐。」

又記得,數月前書展開幕之際,林行止先生也在其專欄發表相關意見,認為實體書除有典雅的「書香」外,更重要的是可以讓人「慢讀」,更能全神貫注而有所進益。

誠然,嗅著實體書那書香,展卷緩緩把書由厚讀至薄,確是樂趣。遇上設計優良的書,欣賞其裝幀、編輯、排版,更是快意稱心。隨意在書上寫下箚記,日後重讀,又是一筆可堪回憶的珍貴材料。

我愛看實體書,但卻對兩公之意見有所保留。我不認為傳統文化會輕易因為電子書盛行而斲喪,也不認為電子書不能讓人「慢讀」。

不大喜歡看電子書,其實很大程度是因為現在的電子書做得不夠好而已。我理想中的電子書,應該走一條跟實體書不同的路線。如果電子書只能比實體書多了「便攜」這優點,也真的未免太弱了吧?可惜,目前大部分的電子書,看來真的如此。我理想中的電子書,至少可以:

1. 充分發揮觸控屏幕功能,從此以後看注釋不用翻來覆去,看外文書遇上生字一點就可看到解釋;

2. 加入多媒體功能,為傳統書籍加上圖片、音樂、影片,使閱讀經典的「門檻」降低;

3. 讓人舒適地閱讀,要與紙張相差無幾,甚至比紙張更佳,字體可容易放大縮小,方便各類讀者;

4. 可以輕易記下筆記,可手寫,可錄音,更可遠端同步儲存,減少遺失筆記之意外。若用戶願意的話,甚至可以共享讀書心得,形成討論社群;

5. 可摺疊,重量輕,外型時尚,使人願意將之攜外;

6. 可上網,購書借書要便捷,下載報章雜誌要容易;

7. 有多而齊的書種,排版要花心思,並不是千篇一律的死板模樣。

曾斷言,kindle難以流行,是因為很難想像有很多人會願意用足以買中階手提電話的價錢去買一台只能閱讀的機器。若閱讀器不能好好發揮其獨特存在價值,憑甚麼說服消費者不去買消閒效果或許更佳的遊戲機?

而且,目前的電子書軟件、書種真的乏善足陳。西方的還好些,華文世界的卻是慘不忍睹。只懂將傳統書籍毫不用心的所謂「數碼化」,有何用?

若有天,有台閱讀器能符合上面的條件,我想我也會像那些蘋果粉絲披星戴月地去排隊的。

有插圖有配樂,注釋賞析齊備的《唐詩三百首》、附有短片的《戰爭與和平》、可以邊看邊與世界各地的人討論《1Q84》第三冊結局,單是想想已叫腎上腺素急升……

喜歡傳統質感、嗅書香、尚價廉的讀者,仍可讀實體書。願意接觸新科技的,有優質精良的電子書看,那不是更能鼓勵閱讀嗎?電子書洪流浩浩蕩蕩,已不可能推翻,問題應是如何結合電子書與實體書的優點。為甚麼不可以?事在人為罷了,目前我看iPad是最接近的一台機器,然而跟我理想仍有所不及。各廠商書商軟件商,好好努力,造福我們這班書迷!

廣告

電子書 vs 實體書: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有 “ 6 則迴響 ”

      1. Anything wanna read particularly? Eng or Chin? Most of them in Chin and Sim Chin. What do you recommend me to read from you? I got all Dan Brown and 瑞典 千禧系列.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