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甚麼要讀中國古典文學?

網絡為王,連看實體書都開始out的世代下,為甚麼還要讀中國古典文學?

今天,就以香港為例,其實仍有不少年輕人在讀——不過是被迫的。左傳中的《曹劌論戰》,柳宗元的《鈷鉧潭西小丘記》,蘇軾《赤壁懷古》……說理談情寫景狀物,無一不讓學生大打呵欠。所謂新課程下,範文已成歷史,誘因頓失,使學者無心,教者無癮,惡性循環,無日無之。

「是的,當天我不也是這樣!」君看此文,也許感同身受。教室放蚊者眾,一個「悶」字而已。說穿了,就是那些古詩舊文「關我叉事咩」?所謂「事不關己,己不勞心」,所以那些「關我叉事」的題材,比如國際時事,人文藝術等,全部都是悶。商人治港,唯錢是尚的香港,情況尤烈。故昔日吃香的數理化,如今都隨著文史哲仆街了,經濟會計才是王道。

扯遠了,回正題。為甚麼要讀中國古典文學?答案是:我也不知道。

「屌你咩,唔知?」諸君請勿扯火,話還未說完。

老實說,本人活到現在一把年紀,像無數人一樣在年少時被迫囫圇吞棗,灌進了不少不明所以的古典詩文,到今時今日對我發生了甚麼作用,還是不甚了了。不過,失意(或賭輸)時想到李白那句「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失戀時想到蘇東坡悼亡的「不思量,自難忘」,又或是李商隱「此情可待成追憶」,隱隱然竟有療傷之效。懶惰時想起三字經「勤有功,戲無益」,想做壞事時想起孔老說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至少會叫自己懂得慚愧。

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別說百遍,真汗顏,我十遍可能也談不上。但卻明白到:原來小時候給人虐待灌下的東西,並非廢物。雖然不能讓你升官發財,卻可以讓你做人做得舒服一點。

還有,我相信「師奶式智慧」——那麼多人說好的東西,一定有其價值吧?不是「堅料」,怎能流傳一千幾百年而不衰?人貴自知,我寫的東西就一定沒這個能耐,恐怕保留十年八載也有困難!

功利一點說,想自己寫文章好一點,讀中國古典也不會沒用。名家如錢鍾書、白先勇、余光中等人,無一不熟習古文。對中國古文打擊甚力的魯迅,其實也是熟讀古文才來反對。再再功利一點吧,其貌不揚,但聞說極受女性歡迎的陶傑,也對中國古典推崇有加。所以讀多幾首詩,幾篇文,或許未至於「氣自華」,但至少比一般人「有型」一點吧?

甚麼民族大義,甚麼「中國人應該xxxxx」的教條,聽到就想吐。所以問我為甚麼讀中國古典文學,我只能坦白答你我也不知道,或勉強說句「幾過癮」、「有型d」之類的東西。

人生苦短,工作吃飯打機上網睡覺後空餘出來的時間,尚有多少?確是沒多少,但總不至於沒有。若要跟隨梁啟超胡適所開列的甚麼「最低限度國學書目」來唸,慘過跑全馬,我敢說你肯定嘔白泡打退堂鼓。就我來說,一把年紀了,中坑日子不遠,哪天歸西也說不準,不敢學香港政府一味假大空,能夠在有生之年讀完以下這些書,也不錯了吧?

三字經、千字文、四書、詩經、易經、老子、莊子、韓非子、古文觀止、唐詩三百首、古詩若干、宋詞若干、元曲若干、今古奇觀、西遊、三國、水滸、紅樓。

有識之士看見這所謂書目肯定要來插我了,隨便吧。我知我知,很不全面,很沒識見。但如果真能好好讀完以上這些,足以使我無憾了。博學鴻儒要全面就請便了,他們功夫了得,晚生不才,肯定力有未逮。我只怕時間有限,少讀廢料,多讀有「品牌保証」的東西,比較划算。

時時刻刻錢錢錢,不累嗎?電影《明日之後》(The Day after Tomorrow)眾人躲於圖書館焚書,首先「遭殃」作燃料的就是那些稅務書,當天於戲院看到這幕簡直有拍掌的衝動!真想找編劇來個Give me five!

廣告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Twitter picture

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