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掃街情意結

信步而行,隨所到之處,飽嚐街頭小吃,香港人習慣稱此行為作「掃街」。地道香港人,定曾領略「掃街」的滋味。

平日,旺角西洋菜街、山東街一帶,是「掃街」的熱門地點。霓虹光管下的街道,步向小食攤檔的朝聖者,總是絡繹不絕。咖喱魚蛋、雞蛋仔、炸大腸……絕非山珍海錯,難登大雅之堂,卻每教港人走到老遠外地時魂牽夢縈。

新春期間,街頭小食的版圖更是悄悄擴張。以深水埗區為例,黃金商場一帶本是電腦世界,於新春首三個夜晚,就會變成小食天堂。

當福華街還落入一片垂頭喪氣的黑暗,左轉桂林街卻已是另一世界。燈光通明,遊人如鯽,好一片熱鬧景象。蹓躂、排隊,貪婪地游弋於攤檔之間,請君預備一個小時。即製腸粉,新鮮爽滑,的是佳作,難怪輪候者眾,獨成街道焦點。然而其他小食,泰半平庸,即使錯過,亦非損失。

即製腸粉,是我們的頭炷香;短短的桂林街,是我們的車公廟。每逢新春,總得一逛,否則一定感到欠了甚麼似的。

無他,食物雖然無甚特別,但觀其街道之驟變已是值得。試想,平日貨如輪轉,電訊業推銷員充斥的街道,剎那間變成一眾市民於拜年過後的「醫肚」場地,情景新奇,實教人不能不參與其中,推擠一下。

守衛森嚴的衛生戒條,也暫且放下。遍地竹籤,平日早讓政府人員饗以罰款,但如今卻建築起這一年一度的奇觀。排隊輪候期間,看一夜燈火通明,聽一時吆喝盈耳,更有時空交錯之感,以為自己置身於台北士林夜市,幾可嗅到蚵仔煎的香氣。

原來食物已非重點,氣氛,才是一切。

香港,是一個沒有記憶的城市。「都市發展」旗幟高舉,即讓一切摧毁回憶的行為變得出師有名。於是,皇后天星落得一片荒涼,利東店舖快要住滿烏鴉。我們的回憶很容易就成了無根浮萍,隨水而逝,難留半點憑據。每憶及此,就會懂得一年一度的「掃街」活動,是我們草根米芝蓮之選,實在太應珍惜。

看著大家一起不顧儀態,站著吃得狼狽的場面,使我不禁拿起手機,拍下盛況,上載於面書。笑言這是示威,實則刻上回憶。你一語,我一言,在那像素不高的照片下踴躍留言,盛載起的滋味,比小食更香濃。

廣告

新春掃街情意結 有 “ 8 則迴響 ”

    1. 是的,不一兩年光景,blog的熱潮退卻了不少。你提到的問題,很難答呢。面書出現,總算不上是壞事,但如何好好地利用這一工具,對我們實在是個大考驗。

      寫blog很費勁,「門檻」高,很難與微博、twitter、面書等相比。不過我始終認為兩者皆有存在價值,「戰線」亦應不同。博客,仍然值得守候。

      祝大家長寫長有!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