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日子前,很偶然的聽到同事介紹一本書,使我興趣頓生,暗暗記下了書名。如今,終於把書讀完。這本書,叫做《為愛活下去——跨越生命中的安第斯山》(Miracle in the Andes: 72 Days on the Mountain and My Long Trek Home)。
書中所述,為真人真事——1972年安第斯山空難。當年,烏拉圭一支欖球隊,連同家屬共四十五人,準備到智利參與友誼賽。飛行途中,遇上暴風雪,飛機終墜毁於安第斯山。有二十一人即時死亡,餘下的在雪山上跟天搏鬥。七十二天後,終於有十六人可以戰勝險境而回。
今次談的這本書,情節宛如《讀者文摘》的書摘選材,是由南度‧帕拉多(Nando Parrado)與文斯‧勞斯(Vince Rause)合著。南度是那十六名倖存者之一。據他在書後自述,本來他不欲與陌生人多談往事,選擇於三十四年後才公開揭舊傷疤,是因為發現事件足以激勵到很多人。事件細節,其實早已於1974由Piers Paul Read寫的Alive: The Story of the Andes Survivors鉅細無遺的述說了。所以,今次執筆的文斯決定要以南度的視點去看整件事,細述的不只是事件細節,更多的是內心感受,以補前作之不足。
還好,書最好看的就是在此。南度於安第斯山上的幻想、希冀、堅持、失落、放棄,諸般感受,盡現紙上。書寫得好,中文版譯者黃芳田之譯筆流暢清通,也應記一功。說來諷刺,我是在一個陽光明媚的下午,在海邊呷著啤酒,咬著三文治來讀這本書的。悠閒如此的在「旁觀他人之痛苦」,實在偽布爾喬亞得令人很不屑。不過,也許太陽熾熱,反而更使接近四十年前的安第斯山冰寒教我不寒而慄。
安第斯山脈是陸地上最長的山脈,北起巴拿馬,南及智利,全長近九千里,平均海拔逾三千六百米。這些數據,望之足已叫人卻步,若要平白空降於此,活上兩三個月,這是一場怎麼樣的戰爭?南度就是迫不得已的參與了這場與天比高的大考驗。萬呎高空墜下,清醒過來時,同機之母親、至親好友已告罹難,妹妹亦沒多久就撐不下去。「眼淚會浪費鹽分」這句自我叮嚀,迫使南度要將情緒暫時隨著雪山冷卻,想想如何逃出生天。
七十二天,每天都不足為外人道,每天都是人生的反省。陷於絕境中,生死一線間,身處其中的話,腦海中肯定是一個又一個面對人生的天問:活著究竟為了甚麼?為甚麼上帝要我領略這苦杯?南度的自省,是本書的主幹。因此,除卻驚險的逃難情節外,本書其實很哲學,是對生命的終極思考。正如董伯伯的名句:「要走很容易,留下來反而需要勇氣。」南度好幾次想賭氣的躺在雪地上聽其自然死掉了事,但他最後發現,家中的老父、未來的某個意中人,肯定正在等他。為愛,才有力氣活下去,並徒步跨越安第斯山跑到智利求援。中文譯本以此作書名,雖不免煽情,卻倒是事實。
意想不到的,是南度獲救後,竟然也曾陷入一段自我迷失中。獲救後,事件哄動,傳媒廣為報道,自然讓他風頭一時無兩,酒色財氣突襲而至,實難抗拒。經過一番思考,他才體會到他之活著,其實也是為罹難者而活,如果以酒色填補空虛,浪擲光陰,實在是對逝者的侮辱。所以,要活在當下,努力活好每一秒,一口氣都不要浪費。
掩卷之際,突然想到我們心中除了都有一座斷背山,也肯定少不了一座安第斯山。困難,誰會沒有?問題是:我們到底有沒有勇氣去跨越生命中的安第斯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