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找我佩服的人,我就照鏡子。」
相信不少人都知道口出如此狂言的是誰,沒錯,那就是自詡五百年內中國人寫白話文無出其右的李敖。一直都對李敖這種老王賣瓜式自吹自擂不以為然,深信真正有才學的人犯不著如此厚臉皮。
記得十年八年前,翻閱過李敖某些作品,並不覺得他有自己所說的那麼偉大。跟前輩談起,他笑指李敖的自大,不過是另類的形象包裝。李敖真正值得傲人的,並非文筆,而是其搜集、處理資料的能力。
想起來,也是。學術著作先不說,就連寫兩部自傳《李敖回憶錄》與《李敖快意恩仇錄》都是旁徵博引的,可見前輩的觀察不差。
可能自己根本對李敖說不上是拜服,所以一時的興趣過去,就沒有再多讀他的其他著作。後來,在書店也不時看到他有新作,也沒有刻意找來看。直到最近,在明報讀到其子李戡的專欄,覺得這二十歲的小子還算有點意思,竟連帶昔日對其老父的興趣也一併重新燃起,於是便跑到圖書館把他的近作《陽痿美國》借來看。
淺涉過李敖作品,稍知其脾性的人,相信都會對這個書名不感意外。他敢於在《李敖回憶錄》附上年輕時的裸照,又曾寫《中國性研究》,把「陽痿」一詞加諸美國身上實在是小兒科。不過,書內將美國山姆大叔於二戰時的經典徵兵海報拿來惡搞——乍看無甚分別,但只要你一留意海報主角的眼神與手勢有何變化,用意立即昭然若揭!封面內頁將原作與惡搞版並排對照,確是很逗!
其實,海報揭示了本書主題,並非為搞而搞的無聊之作。書名的「陽痿」,經作者解說後,大家就會知道並非形容詞,而是動詞。李敖認為,美帝不可一世,強陽不倒,陰莖異常勃起得久了,實在應該將之「陽痿」!(與廣東人所說之「戇鳩」,實不謀而合)若以圖像表達,正正就是那惡搞海報上的模樣。
至於手段,當然不是迫老美吃藥,而是通過一部厚達六百多頁的劇本,由李敖親自飾演「上帝李」,把美國歷任總統逐一批判,大翻舊恨新仇,以達「陽痿」效果。
在一貫的李敖式狂妄而幽默筆觸下,包括奧巴馬在內的歷任總統給他批評得體無完膚,每個在「上帝李」面對都仿如傻子,給詰問得窘無可窘。李敖似乎對林肯與小布殊「情有獨鐘」,整部書總是對他倆窮追不捨,戲謔一次又一次。
有評論指,這種形式的「陽痿美國」,說穿了就是中國自瀆。對此,我不反對。李敖再逗,幻想過了,美帝確是依舊可惡如昔。不過,如果你也反美,這部劇本確是娛樂性十足。
「上帝李」的「最後審判」,雖然是由華盛頓開始,按時序把美國歷任元首逐個無情鞭撻,其餘的就濟濟一堂排排坐。最妙的是,在這麼一個現實不可能出現的場景下,各總統可以自由發聲,近代總統可與其二百年前的先輩對話。例如審判亞當斯時,小布殊就因英文程度低而給傑佛遜指斥!這類情景,遍佈全書,讀之足以解頤。
笑料雖然精彩,也不過是糖衣一層。此書真正的價值,其實是展示李敖對美國歷史、總統佚事等方面之鑽研是何等湛深。李敖自言,此書是動用了他美國史資源,花去了他兩年時間的心血創作。李敖雖然一向自大,但我認為此話卻不誇張。稍翻是書,不難發現戲謔背後,全是一貫的李敖式旁徵博引,就算你不認同其觀點,也不得不承認這本書的作者肯定花上了大量心力。所以,這本書當作是美國歷史入門讀物,也肯定使讀者大有裨益。
匆匆把書翻了一遍,也使我對李敖大大改觀。此人確是狂,然而其傲,非來之無自,實不失為精彩風流一代大師。以後其著作,實在不得不細加披閱了。
kuanyui君:過獎了,自問對美國史不甚了了,這篇也不過是胡亂把感想寫下。
公道點說,美國很多地方叫人作嘔,但同時確是有其偉大之處。李敖身處道德高地,以上帝自居,立心要揭某國臭史,總會不乏題材。
不過,相信這本書若是由美國人寫,就算在美國出版,政府也不會對它怎樣,作者更不會「被失蹤」,這正是美國值得尊重的大國氣度。換了是內地,哈。
髒話?去你的,當然歡迎呀!若你有看我最近一些以廣東口語寫的文字,你就知道我是如何粗話連篇!
哈哈,我看不懂粵語啊,對我來說那看起來跟契丹文或西夏文幾乎沒啥差別。
雖你說是胡亂感想,但至少我看你想說說得都已經近乎完美的表達出來,這卻是我所一直辦不到的……(認真的說,我的語言組織能力好像有輕微障礙)
這本我大概就是一直不太能接受「上帝李」這三個字,還有拿林肯長相開玩笑那兩段(不是說無關乎品行的部份不追究嗎?),其餘的習慣就好。
還有一件讓我完全改觀的是達賴喇嘛,在第二十五幕審判老羅斯福中那段真的是差點嚇死,查了一些資料又差點氣死。
或許最後沒上歷史系真是神明保佑(吾人剛考完大學)。首先我很難在讀歷史時不用主觀立場闡述,還有就是我可能會被人類的「文明史」給氣死。我太情緒化了,在看這本書時也一樣。
下面這段是我貼在Twitter上的:
「原來達賴喇嘛跟藏傳佛教都是些不折不扣的大混蛋,我真的不知道中文裡還有什麼詞能形容、又不會造成Twitter上其他人太強烈的反感。記得恩格斯在給馬克思的信件裡寫過「讀了歷史後才發現,波蘭真是個混蛋國家」,真想知道他究竟看了什麼。」
幹,想想自己還真是愚蠢至極,在想到底要不要刪掉這個tweet。有些東西好像真不該在Twitter上寫給別人看的,MicroBlog就是這點令人不知該如何拿捏。
有時真的很糾結,李敖作品的亮點往往就是在其政治不正確!沒了那些過火的戲謔,李敖將不是李敖。
你比我年輕不少,我沒有你的激昂。至於microblog,我認為只要不違法,過得了自己,就不用太顧慮了。
始終我們沒可能討好所有人。生活太難,有時討好自己已不容易了,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