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電影有時也挺弔詭——有些科幻片拍得很寫實,偏偏更多的愛情片拍得很科幻。《單身男女》獻給觀眾的,就是這麼一個科幻世界。
女主角高圓圓,姿色,不過是中上。前度男友是尹子維,未算稀奇。分手以後,旋即同時遇上CEO古天樂與建築師吳彥祖力追。這麼戰績,如此resume,就像牛津劍橋耶魯史丹福忽然給你讀遍一樣擲地有聲。相信不少女觀眾,哪怕再有自信,也不得不嘆句「這些機會不是我的」。
當然,此戲之科幻不只於此,還在於負責投資決策重任的古天樂CEO,每天開幾分鐘會議,就可以整副心思花在落地玻璃前旁若無人地媾女。不過,他脫不了港男式的咸濕風流,還尚算有點真實。
扮演建築師的吳彥祖,則是完美得可怕。事業有成、外表一流、心思浪漫、富幽默感兼愛心爆棚,連寵物青蛙死了都可以跪在地上呆一個下午的超級無敵筍盤,竟然甘心只對高圓圓死心塌地,非卿不愛,這決不會是今日的地球人,只能如電影所言,是火星男。
擺明車馬的科幻世界,還好在不至於缺了真情實感。
高圓圓最愛的,明顯地是古天樂。但最後,還是讓一往情深的吳彥祖給她的無名指套上指環。男人不壞,女人不愛,又一次得到印證。電影之難得,就是在於為這句老生常談,加上一道很現實的附註——女人通常都選擇與沒那麼壞的第二最愛共諧白首。
電影戛然而止,不需要葉念琛式的結局,大家都會想像到二人婚後會是怎麼光景。火星男吳彥祖的光環,終會日漸褪色,高圓圓最終還是會記掛起在窗前扮鬼扮馬的古天樂。不過,就如《邊城》,很多事說穿就不美了。
當字幕冉冉升起,回到現實,枕邊那人不是古天樂吳彥祖,他正肆無忌憚的張著嘴打呼嚕。看起來極為麻甩不雅,但你還是靠過去,擁著他那日益隆起的腹部,共尋好夢。電影是兩小時,婚姻卻是一生一世。就是愛情電影,有時科幻一些也不是壞事吧,反正身邊的他,也可能曾經情深款款的為你高歌一曲《我願意》。
這絕對是一齣刷港女鞋的電影:
1. 她們絕對唔憂嫁,大把男人等著要
2. 大波鬼妹都唔夠佢地fight
3. 起碼同時會有兩個(有米的)俊男等著要娶她
4. 為了她,俊男們隨時乜Q「花臣」都做得到,例如起座building來求婚
5. 俊男們 anytime 都 ready 放低正職來來取悅她們
6. 花心的俊男唔揀,自己花心就無所謂
7. 她們煩腦的,就只是揀邊個更好的俊男而已,(大前題是兩個都要有米!)
發夢冇咁早呀,港女!
第二點,係喎,連民族尊嚴都贏埋。
不過咁,正確點來講,高圓圓港女唔晒,係一個在香港的蘇州妹!(剛在幾分鐘前看了今天陶傑專欄,主題不謀而合!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mplate/apple_sub/art_main.php?iss_id=20110614&sec_id=12187389&art_id=15337951)
所以呢,正宗港女,就更加係冇望了,呵呵。大家請繼續面對現實!
我認同呢套愛情片確實拍得很科幻,唔夠真實。 但係好明顯套戲係拍比我哋呢d內心寂寞嘅女人睇嫁啦! 好咩咁出奇姐? 道理其實有如你哋d男人睇三級片打飛機一樣姐!使唔使踩到咁盡啊?
Yan Lin君:下…乜…我有踩到部戲咩?我睇得幾開心喎,謝謝您的留言!
我講嘅唔係部戲,係你們口中嘅港女!真係使唔使踩到咁盡啊??? 唉!
那我的疑惑更大了。
第一:「你們」是指誰?
第二:這個「你們」何時、哪裡把港女「踩到咁盡」?
如果你指的,是上面Mark君 / 陶傑的觀點,那真的很抱歉,這些我無法控制,也無意控制,哈哈~
即便是Mark君之言,看來也不是指全部香港女性,不過是道出部份港女實況。Yan Lin君亦毋須動氣,大家都是看罷電影吹吹水,大家解讀角度不同而已,如你所言,三級片有人用之研究,有人用之打飛機,無分對錯,唔駛咁慶,relax~
我反而覺得這部電影target的並非港人,而是祖國同胞們。顯而易見,整部電影拍得浮誇不實在,完全符合了國內富二代的作風,追求一個女人,追求一段感情,鬥的是誰的銀彈多。
看到最後一幕,不知您可有留意,古天樂是爬上樓頂用布條寫字求婚,至於吳彥祖則是整棟大廈用亮燈儀式求婚。前者,有心有力便可做到。後者,可是需要財力才能辦成。
我當時在IFC看的這部戲,滿座,當中起碼三分之二是普通話人。
落花君:
你這角度我倒沒想過,但言之也是成理。
你說的那幕我記得,若電影真的在諷刺國內新代炫富風盛,那吳彥祖不只有財,但相對於古天樂而言也是更有心,又是代表甚麼呢?是希望告誡國內同胞不能只有財,還要有心?
囚徒兄,你把拍電影的商人想得太有深度了。
我的理解是,這部電影並非諷刺,更不是告誡,而是迎合。或者直白點說就是賣同胞的帳,賣這十三億人口的帳。就如眼下的樓市道理是一樣的,家家地產商推出的都標榜著是毫宅,從廣告,樓盤名字,到示範單位,要多浮誇有多浮誇。迎合的不就是這一幫強大消費力的同胞嗎?如果你有留意家俬市場的話,你會發現近年的家居擺設的市場以豪、誇、貴為主,而且也正正是這類型的家俬公司大行其道,迎合的同樣是國內同胞的口味。
電視市場也是同一個道理,你留意一下近年的香港電影或者是一些國內的電影,會發現潮流已經在改變。現在導演拍的電影看的完全不是本地觀眾的口味,而是同胞們的。而且近年的中文電影,不管拍甚麼,戲中永遠都會有國內的演員。
時代在改變,再過些日子,所謂的香港製造,已不再有本土味,有的只是濃濃的祖國味道,除卻浮誇,還是浮誇。
這便是我看《單身男女》的一點感想,反而大家說的專門拍給港女看的,我倒是一點都看不出來。
這個我認同,西瓜靠大邊,近年看到的,確是多了在商言商的考慮。
其實杜琪峰的戲,已算較具港味了,希望他下一次的戲回復昔日面貌吧。
說到內地,反而國內電影電視劇水準提升了,變得更有深度,也算是對急於靠攏的港片的一大諷刺了。
呢齣戲真係科幻過科幻片,我一向都唔多鍾意睇科幻片…今次俾杜琪峰呃左tim…
哈哈,有時愛情片科幻下,都可以俾人逃避下現實既~
pls, u can appreciate the artistic of the movie….viewpoint can be in many ang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