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承認,Robert Redford相當喜歡憑戲言志,借那兩小時對觀眾諄諄說教。不過,他的選材偏偏使我感興趣,所以又一次買票捧場。還好,說教也不一定等於差劣,這次《驚殺大陰謀》(The Conspirator)也是不俗之作。
故事以美國十九世紀中葉林肯遇刺為背景,一干疑犯被捕後的審訊過程,就是電影主軸。James McAvoy飾演當時的一個北方人,於南北戰爭中建功,及後成為律師。這位新紮律師本為國家英雄,但在機緣巧合之下,竟接到燙手山芋,要擔當案中女被告的辯護律師。要知道,當時林肯被殺,舉國痛哀,市民、政府恨不得把疑犯即時殺死。北方戰爭英雄,要在這種氣氛下為南方疑犯扛起辯護之責,實在兩邊不是人。
約百二分鐘的戲,導演拍來也算是乾淨俐落,故事表達得清晰流暢,甚具張力。歷史背景,並不妨礙觀眾理解故事,反而觀眾可借電影對當時的美國歷史有更深理解。處理歷史題材,能做到如此雅俗共賞,資料搜集、編劇工夫定必殫精竭慮,應記一功。
電影主題明顯不過,這也是「福伯」要觀眾深思的:我們是否能在大是大非面前,不被一時情緒沖昏頭腦,仍能保持理智,秉公辦事?審訊過程中,戰爭部長、法官、控方律師通通視司法制度如無物,反面地揭露法治的重要。律師新丁,荷戟獨徬徨,獨自面對整個黑暗勢力,只有盡人事,聽天命。難怪,看這戲時,我總是想到邱禮濤的舊作《等候董建華發落》。
上次的命運迷牆(Lions for Lambs)告訴我們不能對國家事務不聞不問,置身事外。今次,福伯又來提醒我們別要讓情緒擊倒了理智,切忌人云亦云。兩套美國歷史電影,給今天的香港人看,又豈無對照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