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某前輩說,其父彌留之際,他曾陪伴在側。後來老人走了,一切是意料中事。回家後,看見父親常穿的一雙鞋,百般不捨突襲而至,這倒是沒有想到。
是的,睹物思人。最敵不過的,原來是蹬於足下那一雙鞋子。
尤其是穿舊了的鞋。新鞋好看,舊鞋好穿。穿舊了的鞋子,斑駁的刮痕、走樣的鞋型,無一不體現著忠誠。其帶來的舒適,於鞋主而言,世上獨有,絕無分店,只因那是年月的相互磨合。睹親人舊履,鞋在人不在,那是再多鞋油也覆蓋不了的思念。
「夢裡又再遇見,故鄉裡的街,老爹兩手顫抖補鞋。」難怪劉美君的經典舊歌,也有一首叫做《一對舊皮鞋》。
換了在情愛領域,勸君別要把鞋子當成一般禮物。
我曾收過一份這樣的禮物,那是一雙沉實的棕色麂皮鞋。如今,我仍穿著。
每次穿起,都無法忘記送禮者在尖沙咀某茶餐廳帶著淚把鞋送給我的情景。那時自己心有旁鶩,對她只有不耐煩三個字。在這那段暴躁的日子裡,我總不曉得一個未正式在社會工作,沒多少積蓄的人,買那一雙鞋子是多麼的難能可貴——貴不只在價錢。
她原本喜孜孜的送禮,我沒法想像自己當時的一盤冷水有多冷。
早幾天,上班前挑選衣飾。看到這鞋,我不期然就無語的坐了下來,甚至有赤腳出門的衝動。
常以為自己的腳很大,但這雙鞋子,對我來說還是大了半號。或許這是上天的一個小小玩笑,提示著我,別要自以為是。她當時的包容,不就如這雙鞋嗎?只怪我當時太遲鈍,竟沒有發現,那種若即若離的感覺,不只是穿上這雙大鞋子時才會有。
如今,這鞋我仍在穿著。鞋帶,格外要繫得緊。但除了防止自己把鞋跑掉之外,我繫得再緊,其實甚麼也挽不住了。
曾經應該使我充滿驕傲的鞋子,再用心去擦,終究無法閃亮。
面對很多發生了的事情,很多時我們只可以無奈的說一聲:
鞋……!
可能這揭示了鞋的玄機!
人生就是如此充滿無奈:你所拋棄的舊鞋,往往正是與你雙腳最「夾」的鞋!
若是如此,那也沒法,這就是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