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柔與暴烈,「失敗」江西遊

在我看來,遊記像演講更像裙子,總是愈短愈好。每趟旅行回來,總有說不盡的東西。但我提醒自己,要寫甚麼,一篇就好了。這次江西之旅,亦應如是。

欲遊遍中國各省,有空就須起程。清明復活,造就長假,就挑個與廣東相鄰的省份逛逛。四月天,油菜花正盛開,那就江西吧。

基本上只到了兩處地方:婺源、廬山。兩處地方予人感覺很不同,前者柔,後者烈,恰巧就如黃碧雲那本叫《溫柔與暴烈》的小說。

位處婺源鎮的村落有「中國最美鄉村」之稱。在中國,這類「最甚麼」的稱號,泛濫得如假貨一樣俯拾即是。我不在乎她是否最美,只要我跑到去覺得好看,那就已經很足夠。

還好,還真是美的。天氣好,微涼,沒有香港常見的暮春潮悶,油菜花的黃與綠壟斷了整個婺源。我基本上只跑了東線的李坑、江嶺、慶源三村。李坑開發早,太商業化,無甚足觀。江嶺與慶源則甚使人稱心,兩者油菜花均開得漫山遍野,江嶺壯觀,慶源茂密,可說各領風騷。放眼四周,就如看到吳冠中的鄉村混進了莫內的田園,隨心徜徉,已是大美。

至於廬山那千米巍峨,與婺源的如水娉婷形成了有趣的落差。雖是四月,高處仍使人不勝寒。今日中國,著名景點變得商業化,已是無法避免。積極一點的做法,該是在商業中找不商業之處。例如廬山,選個好日子,避開索道,避開人潮吧,耗腳骨力漫遊於無人小徑,李白、白居易,甚至中共舊日政要所看到的廬山,你應該還有可能感受得到。

若旅行要符合原定目標,那我的江西之旅可說是徹底失敗——本想獨個靜渡六天的,但最後大部分的日子,還是與人同遊,而且人數愈來愈鼎盛。

但,這是抗拒不了的誘惑。背包旅行,太易遇到有意思的人,與之同遊,談笑言歡,剎那緣份絕對會使旅程回憶變得深長。比如在廬山,凌晨時份登上五老峰之第四峰,雨灑不斷,與說好的日出失諸交臂,冷得直打哆嗦,卻仍無礙遊興,可能就是因為緣份難得,早就把小遺憾覆蓋了。其中一位哥兒小林說得對,旅途上的小遺憾,若沒有了,倒是不太好。

怕就怕那喧囂過後的寂靜。大部份人走了,雨一直下,霧一直繞,廬山牯嶺街頭頓變冷清,那是將自己遣返現實的一幕預告。折一朵油菜花,扔進廬山萬丈深谷,就像以後的日子,一剎那就消失無蹤。溫柔暴烈,成功失敗,無法計算清楚。只要知道,每當工作累了,旅行回憶足夠沁人心脾,就是最大的意義。

廣告

溫柔與暴烈,「失敗」江西遊 有 “ 2 則迴響 ”

  1. “就如看到吳冠中的鄉村混進了莫內的田園" 喜欢这个比喻~
    但是“折一朵油菜花,扔進廬山萬丈深谷”这个就好好笑,你不会真的这么做了吧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Twitter picture

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