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趕在落畫前看了Before Midnight。
都說不該有續集,都說不該有續集。
不是Before Midnight不好。相反,它拍得太好,太細緻地道出了生活的真實,那未免太坦白太殘酷。
浪漫,恰如過年那盒藍罐曲奇——開始時興緻勃勃,不吃不行。日久,只餘下最不喜歡那幾款,丟又不是,唯有聽候它慢慢變質,我們才有個好藉口棄掉。
場景換了在希臘,今集手法仍然秉承前兩集,觀眾都要長時間聆聽男女主角聊天。二人談著,發現談話內容與女兒無關,才驚覺他們已不知多久沒有這樣的「好時光」。看到這裡,有莞爾,更有神傷。
電影之好(或許更是壞),是真實。浪漫經歷了這許多年,磨滅了不少,但也沒有完全消失,情況一如普天下的夫妻。Jesse額上「火車軌」盡現,Celine也變得「珠圓玉潤」了不少,但他們還是他們,喋喋不休的對話中還是充滿機智,還是那麼intellectual,那麼flirty。本應浪漫的一夜,因為雙方都太有性格而被破壞了。但二人沒有從此鬧翻,總得有一方妥協,先認低威說「我也有一點點錯」。生活、所謂愛情,就是這樣周而復始。
Jesse兩次凝視,令整部戲深刻了不少。
- 第一幕目送兒子在機場離開,任老爸秋水望穿,兒子就是頭也不回的走了;
- 大吵一輪後,Celine拂袖而去。Jesse望著桌上那杯早已涼掉的茶,茶葉給泡得脹開。之後,Jesse決定出去找妻子,企圖言歸於好。
兩次凝視,在Jesse眼眸裡,觀眾可看到他對人生的省察。
不信青春喚不回,不容青史盡成灰。我們何幸,我們何其不幸,眼看浪漫起高樓,眼看浪漫樓塌下。三部曲,完美得太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