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談獨遊

duyou

忽然又想起「一個人去旅行」這問題。

「你一定要XXX」,我挺怕這種傳教式口吻。我的蜜糖,可能是你的砒霜,世事本無絕對。去旅行也是一樣,一個人去,還是一群人去,那是非常個人的選擇。就像換衣服,是先脫衣還是先除褲?你喜歡就是了,無須旁人指指點點。

再加上,人有很多客觀因素限制。獨遊好像很有型很不羈,但有兒有女有家庭的,這種所謂「有型」,代價太高,甚或幾近不可能。

有機會獨遊,我只視作老天安排給我的「節目」——既然暫時無緣享受妻子家裡做飯,兒女膝下承歡之樂,那就不如活在當下,好好享受我這種身份。感覺,其實就似獨霸了電視,沒人迫我看無線,我可以看National Geographic可以看中央台可以看四仔,就是這麼而已。

七年前偶爾衝動(可能是傳說中的所謂「感召」),首次獨個上路,去了上海數天,滋味一試難忘。但我也只能說,這是很適合我的旅遊方式。若你有興趣,也不妨一試。

針無兩頭利,獨遊麻煩之處其實很多。例如長途機上,你的廉航經濟艙座位旁邊是誰,只能望天打卦,剛巧坐著一個三百磅的肥佬就有夠你受(咳,不幸地,這恰巧也是我從印度回來那程的真實體會)。又例如吃飯嚐不到太多款式,沒人隨時替你拍照,沒人和你分擔房錢車費……這一切,說是獨遊中的「享受」,說穿了不過又是一些阿Q式自我安慰。

在印度阿格拉時,有一天到酒店天台看日落。整個城市從超過四十度的高溫掙脫出來,除了白鴿振翅,旁邊露天餐廳侍應零星笑鬧之外,就只有緩緩風聲。夕陽徐徐西沉,遠處泰姬陵的上空盡是一片金黃。趁霞光正點算著還有哪裡尚未漆上金色,我能做的,就只有用拙劣的手法不停按著快門,奢望能留下些甚麼。

就在此時,不知哪裡走出一群鬼仔鬼妹,無意間闖進了他們的合照範圍。正欲迴避,其中一名青年阻止我離去,並以一句“Actually they want you in the photo”解了我的窘。胡裡胡塗的合照,嘻哈一輪又再靜下來後,我才願意承認自己還是躲不了呼吸,還是躲不了空氣中每一顆叫做浪漫的因子。

獨遊其實是Espresso,是一小杯濃度甚高的苦澀。你拿到Latte,他拿到Mocha,所謂隔離飯香,大家總不免好奇人家手中那杯是甚麼味道。碰巧,我就是尚有喝Espresso的餘裕,而無人在旁勸阻我重口味不健康而已。期盼日後喝著Latte甚或Iced chocolate之時,當年的苦澀,可以化成回憶資本。

憶苦思甜,獨個有時,相聚有時。旅行如此,我們的日子也本應如此。

P.S. 幾年前寫過一篇《獨遊》,慶幸現在看來,想法仍然無改。

廣告

再談獨遊 有 “ 4 則迴響 ”

  1. 很好的分享。謝謝。

    我舊年去上海蘇杭,是半獨遊,兩者皆好。回味同朋友在酒店促膝夜談,也愛在柳蔭盈盈的蘇堤獨騎單車。記得我們快要在上海分道揚鑣(他回蘇州工作,我繼續旅程去杭州),打算在CAFE吃點甚麼才上路,我兩都點了個餐,我的先到,他的遲遲未到,因趕火車,他轉做外賣,我倆就此簡單一聲道別,仿彿同事放工,明天再見一樣那麼隨便。他走後一刻,我感到一陣寂寞苦澀湧上心頭,但不是難受的感覺,倒是一番令我享受的痛苦的快意。這大概是獨遊的一大引人之處罷。

    忽發奇想: 我倆都愛獨遊,何不來個結伴半獨遊,試試有否別有風味? 不用遠赴天竺,台灣夠滿足我們的了。

    1. 確是如此,旅行使人敏感:無論聚與別,剎那間感觸就多了起來。

      你的提議很好,地點反而次要,自信我們跑到哪裡都可看到不一樣的世界。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