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盃現正如火如荼,四年一度,大家都樂於翻箱倒篋,拍掉灰塵,把那一段段歷史拿出來曬太陽。
對於大部分人來說,窮一生之力也只能看十餘屆世盃,每次都可謂「有今生冇來世」。正是難得,所以珍重,記憶才格外深刻。
在鋪天蓋地的資料回顧裡,偶然發現,原來喀麥隆球員米拿,至今仍以42歲的年齡保持著「世盃最老入球者」的紀錄。
足球世界,如同很多體育領域,都是不許人間見白頭,運動員在三十過後就該思考引退。那些年逾四十,仍拒絕言休的體壇老將,違反造物定律,自然使人津津樂道,嘖嘖稱奇。所以,米拿的長青,連同其進球後的招牌扭屁股慶祝方式,都只此一家地烙在人們腦海裡。
區國強,與米拿同年。二十年前,說不定他也在看美國舉辦的那屆世盃,於電視機前見證米拿攻進俄羅斯的大門。不過,可以肯定的是,當時他仍未有跑步的念頭。來到今天,已屆花甲之年,米拿在做甚麼他不得而知了。現在,他明白的是: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為了跑步,人生六十才是好年華。
歲月不留痕
區國強從事運輸業,工作不定時,所以我約了他在最穩妥的星期天早上見面。
周日早上十時,很多香港人都會珍惜這難得的半日閒,慵懶地於被窩中糾纏。這個鐘數的商場也是如此,人流沒太多,位處中央的連鎖咖啡店,咖啡飄溢著的氣味格外使人感到悠閒。在這個太應該躲懶的時刻,精神矍鑠的區國強顯得特別耀目。
訪問素未謀面的長跑運動員,只要找對地方,在人海中要相認一點也不困難。受訪者和普通人其實沒有太大分別,但幾次訪問下來,我發現他們就是有點與眾不同——膚色比一般人來得古銅,身型比一般人精瘦,眼神也比一般人更堅定。
區國強可算是個典型,所以在遠處我已能將他鎖定。一頭銀髮,加上可掬笑容,有他在,眼睛尚未完全睜開的咖啡店也仿佛變得生機盎然。假如有配樂的話,那一定是將Bossa Nova取代了藍調。
端詳了他好一會兒,總覺得他像林子祥。年輕時,這定是個帥哥吧。區國強哈哈哈幾聲爽朗的大笑,中止了我的胡思亂想。我今次聽到的長跑故事,跟我想像中的有點不同——沒有很彪炳的戰績,也沒有南征北討的數十全馬紀錄。迄今為止,區國強只跑了三個全馬。PB,是2012年在台北跑出的4:16。
“高手名宿,固然值得訪問;但我們不少會員,各自的長跑路上也有動人故事,讀者看來也許更有共鳴。”忽然,我又想起銳兄的說話。他委託我做首個訪問的時候,就是這麼說的。
就如米拿,論球技,論成就,他無法染指世界足球先生。但是那種無視年齡流逝,拒絕向歲月低頭的堅韌,也是一種修為。這種境界,與名宿的紀錄、獎牌並列,亦足分庭抗禮,各領風騷。
我要健康,我要消脂
“他們常笑我有六舊腹肌!”區國強口中的「他們」,是現在的一班跑友。說起他的鋼條身型,區國強竟笑得有點忸怩。
腹肌是性感的代名詞。年輕人死練爛練,急不及待展示人前的一片成就,在區國強眼中,只道平常。
他坦言,注意健康,全因家貧。「病了,又要看醫生,又影響工作,很划不來的呀!」所以,他很留意飲食,目的就是不希望生病,手停口停。
「我每天早上吃十穀米煲粥,習慣已維持多年。」聽他的日常餐單,多菜、少肉、高纖,非常清淡。自詡「為吃而生存」的法國人,知道一定搖搖頭。沒錯,區國強不單是「為生存而吃」,更是「為生存得健康而吃」。
「十多年前住在愛民邨,我常到九龍公園做gym。」那時,他還未愛上長跑,但運動習慣卻早已有。要維持身體壯健,應付繁重工作,除了飲食,他也明白運動的重要。沒想到,無心插柳之下,長跑之路不知不覺就此呈現眼前。
往健身室跑,已成區國強的習慣。在九龍公園,他也早已和一班「gym友」混熟。日復日的舉著啞鈴,沒想過要有任何改變。卻在某天,突然有人拿來必達長跑訓練班報名表一張。
「本來想讓我小兒子去參加的,但他到新加坡升學,結果變成由我代子出征!」就這樣,區國強在07年加入了必達訓練班。
說到這裡,區國強拿出厚厚一個文件夾為我細說從前。一步一腳印,大大小小的歷程都收錄在這文件夾中。人家可能轉頭?掉的報名表、存根,區國強都珍而重之的收藏起來,其鉅細無遺由此可見。從一開始,他已經不是鬧著玩。因為翻開第一頁,就是他初入必達長跑訓練班的一些紀錄。
文件上記載著:跑2.4K,區國強由開始時的14:08,經個把月的訓練,變成了11:51。進步幅度,他不是全班之冠,但最終給他拿下了「最佳表現獎」。
聽到這個獎的名稱,我坦言,甚麼是「最佳表現」?長跑世界,數據是王道,這個「最佳表現」聽起來好像有點虛呢。「可能係我夠鬥心卦?」區國強至今對得了這個獎,仍是有點道不出所以然來。無論如何,他無愧這個獎,因為那年他已經55歲。
好事多磨的初馬
區國強的最佳表現,還體現在訓練上。
工作不定時,難以接受常規訓練,對於長跑愛好者來說最是尷尬。日間駕車穿梭於公路,夜晚還要奔馳於賽道,區國強就是知其不可為而為之,這完全是上一代香港人的拼搏精神。
「我五點幾起身,到六七點收工。跟住擺低架車,跑完先返去取車,再去落貨櫃。」腦海幻想區國強描述的情景,陽剛味濃得使我想起杜琪峰的電影。十萬火急的時間限制下,每一趟練習都是考驗意志的暗戰。
連練習都如此不容易,區國強在馬拉松賽場上的發展,也相對審慎。所謂初生之犢不畏虎,有些人急不及待挑戰全馬。區國強默默耕耘了數年,依舊停留在10K與半馬賽事之間。直到2012年渣馬,他才正式步上42.195公里的征途。
其實,早在2011年,他本來已打算以東京馬拉松作為初馬。但人算不如天算,他竟在賽前一星期,在貨櫃車下來時不慎跌傷。一個做了上萬次的動作,偏偏在最不應該出錯時出錯。「只要有機會出錯,錯誤必然發生,而且還是錯得最厲害那種。」著名的梅菲定律這樣告誡世人,又豈容我們不信?
「太太隻身走到機場,向大家宣佈我來不了,跑友以為她說笑。」區國強回憶起舊事,笑聲中依然有幾分無奈。那種感覺,我明白。東京馬拉松貴為世界六大馬拉松之一,氣氛有口皆碑。三萬名額,報名人數可達超額十倍之譜,每年向隅者不計其數。單看數字,真有錯覺使人以為跑全馬是很容易的事。與如此大賽失諸交臂,能不遺憾?區國強只能安慰自己:好事多磨。
及至2012年終於提槍上陣前,區國強的10K PB是43分,半馬PB是1:39。這樣的時間,相信全馬要sub 4應該沒甚難度。抽著筋走完全程後,區國強上了一課:4:24的成績使他明白到長課的重要。後來同年尾參加台北馬拉松,時間進步了8分鐘。再後來的上海馬拉松,他又因抽筋而回落至4:34的成績。
沒有僥倖,「明顯是長課不足啦!」區國強連每周兩次的速度課也不易抽空,長課於他更是奢侈。他明白自身的限制,但幸好,他有一班跑友一路在旁為他打氣。所以他在2012年的AVOHK 5K賽事得到組別季軍,2013年於同一賽事更首度折桂而回。
在AVOHK 5k series 獲奬
憶起與跑友歡聚時光,區國強笑不攏嘴。「最記得果次美津濃半馬,江浩畀我臨尾過頭,佢地講到而家!」這種開懷,是真正的友誼第一,比賽第二。「佢地對我好好,我六十大壽,他們為我炮製了一張光碟,裡面滿是我的跑步成績和相片!」物輕情意重,輕如鴻毛的光碟,存儲起比泰山還重的友情。
說起跑友,區國強也真的有心。訪問完後,他還給我補上WhatsApp訊息。我在手機屏幕上,看到一張有如本地歌手拿獎後的致謝名單。如此心意,我必須奉命照錄吧:
「一定要多謝隊友多年來一齊成長、操練、鼓勵、指導、關懷……
隊長Stanley領導有方,關懷備至;
全哥是我們的秘書,所有隊友的Pacing手帶和賽區地圖,他無私奉獻;
Keith的甜品、傷痛資訊和氣氛的鋪排;
Winnie和Tony的電腦技術支援;
Wilson和Michael在本地和海外比賽酒店和節目的安排;還有:
Felix、志華、驊哥、Ben、Samuel、Benny、Walton、Chris、阿昌……等等
衷心感謝,未能完全表達我對他們的謝意。」
一班必達會多年戰友
迎接終點線
對於曾經指導過他的必達教練,包括林燦輝、吳輝揚、黃東生等,區國強也滿懷感激。無論技術、比賽態度,他從教練身上有不少得著。
說到區太,回憶她由反對到默許,區國強的忸怩又回來。「好多謝佢容忍左我咁耐啦。」兩個人的相處,也許就如手執沙子——只宜輕輕盈掬,太用力反而不妙。周末長課,往往對家庭天倫樂稍有影響。區太口裡埋怨,實際上還是甘心情願,放手容許老伴逐夢。
說到夢,問區國強未來可有願望?「我希望能多練長課,全馬sub 4。」以他的10K和半馬成績,這是指日可待的事吧。波士頓呢?以區國強的年紀,跑進3:55內就能掙到入場券了。「sub 4左先算啦!」
姜子牙八十為相,吳承恩晚年才寫出西遊,齊白石年近七旬始成名……比起少年得志,大器晚成者多了許多寒暑的歷練。他們沒有鑽石的光芒,卻有田黃的溫潤。聽他們的故事,使人明白,努力永不嫌遲。
報載,有個叫比爾的76歲長者,是波士頓馬拉松的忠實觀眾。自1951年始,他觀看賽事至今。剛過去2014年這屆,爆炸案的陰霾揮之不去,比爾在此時高舉紙牌,惹來格外多人前來朝他豎起拇指,甚至與他擊掌。
紙牌上寫著的是:We own that finish line.
期望區國強有朝一日,也可如願衝過波士頓馬拉松的終點線,昂然擁抱這道夢想中的終點線。
(本文原載於必達體育會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