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山令我畏懼

我有個奇怪的習慣,就是喜歡在旅遊回來之後,才看剛去那處地方的旅遊書。這樣做不無好處,因為出發前看的旅遊資料總是過眼雲煙。地方走過,印象留下,沉澱過後再看旅遊書,感受截然不同。

如出一轍的,星期日大枕蓋泥漿一役歸來後,我才上網翻尋那裡的資料。我對香港山野近乎一無所知,看過網上遊記,才知道這處位於西貢東的山頭,原來是不少山友觀賞吊鐘花的地方。

這次,其實是多得Lifexplore HK Center邀請我和蝦嫂,我們才得以走上這條21公里的路線。大概我們是最不稱職的「活動大使」,只是在活動前胡謅幾句,起跑前鳴一下槍就完事。在場的參賽者,應該沒有哪個會比我們對當地山徑的認識更為陌生。

IMG_8788-1024x799.jpg

看著網上風和日麗的照片,不禁又再想起當日的苦戰。雖然我們走的路線難度本來不算很高,但因為天雨連綿,原本普通的泥路也蓋上了厚厚泥漿,即使平路,每走一步都是動魄驚心的打滑,更不消提上下坡了。「抵死啦,下巴輕輕話黎玩,路都唔睇丫嗱。」在滿身泥巴,首七、八公里已經耗了三小時,我心裡不停這樣自我埋怨。在高處俯瞰到萬宜水庫的美景,相信我也是黑口黑面,早已丟了欣賞的興緻。

不諱言,雖然已經跑過十來個馬拉松,但一直都對越野賽避之則吉,全因它徹底不在我的comfort zone。在「泥足深陷」的時候,我望著自己那對穿舊了的路跑鞋不禁納罕:是裝備不足,還是技巧不濟,使我落得今日如斯田地?又想起不時在網上看到資深山友侃侃而談,對行山鞋、背包、手杖、頭燈,以至全港山野路線甚麼都如數家珍的,更覺得自己像個白痴一樣。大概就是因為這種愧疚,使我回來之後不免誠惶誠恐的到網上看資料——由裝備到路線,亂七八糟、囫圇吞棗的瀏覽了好一會。

在熱愛山野的外人眼中,郊野佔總面積75%的香港是福地。本地幾條名徑,不時在世界最佳山徑榜上有名。香港的著名山賽,更加是世界級數。當然,有不少外人對香港沒太多了解,會像柯文哲認為香港無甚足觀。但同時,香港單是山野其實已經贏得不少人的青睞。同是台灣人,就有劉克襄對香港一片綠投寄出《四分之三的香港》這封情書。

0010630193.jpg
(圖片來源:博客來)

老生常談,世事洞明皆學問。陌生的山野對我來說,需要學習的地方到處都是。到頭來,我還是感謝這次「勉為其難」上山的緣份,提醒我居於香港,山徑咫尺可達,實乃身在福中。冀盼這個開頭,使我心甘情願的慢慢步出一己安舒,一如那天自己決定跑步時,咬緊牙關在運動場開始跑圈那般。

IMG_8789-768x1024.jpg

 

廣告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