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230磅,現在他是六大馬分齡冠軍

德國網球名宿碧加(Boris Becker)被倫敦法院頒令破產,消息不免令人黯然,尤其在新一屆溫布頓即將開始的這一刻。

1985年,香港足球隊在北京爆冷以2比1擊敗中國,也就是此後數十年香港球迷津津樂道的「五一九事件」發生後不久,年僅17歲的碧加也在溫布頓中央場折桂,成為溫布頓史上最年輕冠軍,紀錄至今尚未有後浪能破。這次一鳴驚人,使他贏得了「德國金童」的美譽。其後在1988-90年間,碧加與瑞典球王艾堡(Stefan Edberg)連續三年決賽對壘,更成為溫布頓史上其中一幕難忘經典。

becker01-724x1024.jpg

在YouTube回看片段,80年代的碧加,新貴意氣,揮斥方遒。再搜他近照,這位前世界一哥原來已增磅不少,再加上其不修邊幅形象,一副潦倒相倒與其破產命運頗為匹配。

常言道:「自古英雄如美人,不許人間見白頭。」馬拉松,則算是個難得的例外。30多歲,是大多數專業運動員被稱為「老將」的年紀,但卻是馬拉松跑手的黃金時期。2008年,埃塞俄比亞「長跑皇帝」基比沙拉斯(Haile Gebrselassie)在柏林打破馬拉松世界紀錄時,已是35歲。若肯堅持得像加拿大跑手韋洛克(Ed Whitlock)的話,即使過了70歲,仍可在三小時內完賽,締造使世界吃驚的紀錄。

C00630.jpg
加拿大跑手韋洛克(圖片來源:Running Magazine)

今年2月,56歲美國跑手扎洛卡(Fred Zalokar)在東京馬拉松以2:45:42拿下了分齡組別冠軍後,宣布達成了在世界六大馬拉松分齡組別奪冠的偉業。這個紀錄,前無古人,業餘跑手造出如此成就,可謂不枉此生。

fredzalokar.jpg
扎洛卡於六大馬拉松均奪得過分齡組別冠軍,成就前無古人。(圖片來源:Runner’s World)

扎洛卡年輕時都熱愛運動,但卻是從事與馬拉松南轅北轍的美式足球。長期在健身房用功,使他的體重曾高達230磅。直至50歲後才迷上跑步,不迷則已,一迷驚人——周跑量高達2、300公里,體重掉了幾乎百磅。

這位奇人,除了奪得六大冠軍之外,也曾在2014年贏得平壤馬拉松錦標。接下來,他下個目標是想打破55-59歲的馬拉松美國紀錄。

馬拉松就是如此「長跑長有」,不同年齡可以締造不同的成就,完全違反了張愛玲「成名要趁早」的理論。扎洛卡的「威水史」尚有很多很多,在網上一搜就有,大家看罷定必目瞪口呆。

如果說歲月是殘酷的話,馬拉松則顯得慈悲。完成42.195公里的奔跑,沒錯門檻絕對不低。但只要能跨進去,這項運動其實大愛無疆——只要你身體大致健康,哪怕蹉跎了年少歲月,你在前面還有機會,製造無數可能。

我們不必人人成為韋洛克或扎洛卡,不必強求達到甚麼舉世震驚的成就。跑馬拉松,說到底,不過是想對自己人生圖個交代。每念及此,我都由衷感謝馬拉松,謝謝它還在一直等人。

廣告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