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選隻好馬
與做人一樣,知道自己目標很重要。問問自己,你的目標是破PB、享受、見識世界?假設你準備了一整個夏天,目的就是想入秋破PB的,就請別選那些氣溫不低、路線起伏的比賽了。如果你是想享受的,選日本的大部分大賽都應該不會令你失望。
不過,有時也要看個別情況。例如今年大阪馬日期延後,氣溫當較往年低;大陸今秋十九大召開,選報9-11月的大陸馬要冒延期風險……總之一句:條件人人不同,跑馬講到尾是你自己的體驗,別要見人報哪個你就報哪個。

2. 先賽後玩
如果可以選的話,大部分跑手都選擇「先賽後玩」。原因簡單:跑馬始終是旅途中的「正經事」,完賽獎牌拿到手了,遊玩(特別是吃喝)才更安心。所以,訂機票時想清楚了。

3. 選好酒店
既然跑馬是「正經事」,最好確保它萬無一失。天知道那天你會不會睡過頭?選家近起點的酒店,最好是可以步行前往起點那種,會令你賽前一夜更為安心,亦可爭取到較充足的休息時間。要不,也至少確定住宿不要與起點距離太遠。
4. 列寫清單
雖然有錢使得鬼推磨,但有時到埗才發現帶漏某些東西,難免患得患失。例如你吃慣了的Power gel、電解丸、你跑錶的充電線,不是在世界各地都說買就買的。建議出發前寫好執拾清單,至少至少也要寫好關於出賽的物品清單。俗語有云:好記性不如爛筆頭,不要不信。
以下項目供參考:
1. 跑鞋(別要笑)
2. 跑衣(如想受攝影師關注,挑件與大會賽衣明顯顏色不同的)、跑褲、跑襪
3. 手套手襪小腿套(按個人習慣及當地天氣需要)
4. power gel、電解丸
5. 花士令、膠布
6. 腰包
7. 帽
8. 太陽眼鏡
9. 號碼布扣(比用扣針好看、專業)

5. 看大會網
臨出發前,檢查一下大會網頁,更要看看他們有沒有給選手發電郵、短訊之類。尤其是那些照顧得並非無微不至的賽會,他們可能只把賽事改道、延期等臨時變更只以上述其中一種方法通知。又或者到埗拿號碼布時,要不要出示哪些証明文件(例如過往參賽紀錄或健康証明),又或者是否需要親身到取?你到台灣參加的賽事,大會是否規定要用指定的存物袋?總之一看但求安心

(圖片來源:小嵐趣走走)
6. 賽前休息
「進取型」的旅行者,總喜歡搾盡時間出遊。但賽前一天,盡量不要太操勞了——包括腳步與腸胃,盡量避免影響出賽。還有,盡可能賽前一夜扣定號碼布,選好出賽裝束、物品(帶現金或當地交通卡以備不時之需),預備好早餐,確保跑錶充飽電。還有,校好鬧鐘,不只一個的鬧鐘。

7. 賽後安排
賽後,如果你即日離開,你能趕及酒店的退房時限嗎?又或者想慶功,何不事前計劃好?餐廳熱門嗎?是否需要訂位?又或者想去泡個溫泉,是否又要預訂?
賽後一天,會不會考慮來個排酸小跑,順道賞覽一些馬拉松賽道未有跑到的地方?這些都是不妨事前擬定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