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看這篇的閣下也許已經在跑步賽場上身經百戰。然而,當中有沒有哪場是父母在終點等你衝線?
幸運地,我試過,就是在幾年前相傳有人誤吃肥皂的那屆清遠馬拉松。選擇到這個廣東城市跑,很大程度是因為家父在此上班,賽前賽後可得到他照應。那年三月的廣東北部,濕熱非常。到最後十公里,疏於練習的我早已爆掉。五個多小時捱著回到終點,完全沒好面色,衝線後只想快點洗澡及吃頓好的。
歲月如飛,現在想來,比賽一場復一場,有親人在終點等候的,至今還是只有清遠這次。世事就是這樣,往往要經歷多了,才知道有些事情不是理所當然。
即使強如臺灣超馬好手陳彥博,踏盡天涯路,獎項奪無數,但這一切都比不上父母在終點的等待。
睽違三載,陳彥博於去年底終於再出版新作《出發》,談的是四大極地超馬經歷。早前香港越野精英黃浩聰拿下總冠軍的,正是這個系列賽。披閱圖文並茂的《出發》,讀者得以管窺這個賽事的艱辛。一如陳彥博之前的三部著作,讀後足以使人對極地超馬理解加深。
然而在我看來,陳彥博著作的價值並不在客觀的情況描述,而是在主觀的情感抒發。讀其舊作,最使我動容的往往是他字裡行間流露出對目標的堅持,對自然的愛護,對寵物的眷戀。今次這部《出發》,他寫出的是父母之情。
不像張嘉哲那樣,父親「張叔叔」也是跑步好手,陳爸陳媽就像許多尋常父母,難以明白兒子為甚麼那樣愛跑,甚至愛得想把它當成人生志業。
可以想像,陳彥博心中的志業,對父母而言只是不務正業。曾幾何時,陳彥博尚未跑出成績,陳爸陳媽每遇到親朋對兒子的關心,從來只有支吾以對。
「彥博在幹甚麼工作?」
「與體育產業有關的那些吧……」
孔子說:「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儘管「有方」,但陳彥博每次出游總是不只遠,還要險。在《出發》的開頭,陳彥博就憶述自己整裝待發之際,偶然在家與父母聽到新聞,說他即將前往的非洲國家正受伊波拉病毒肆虐。試問有這樣喜歡冒險的一個兒子,父母又怎會不擔心?
陳爸陳媽曾經都像許多父母一樣,希望兒子「走回正途」。在他們心中,跑步說到底就是業餘興趣而已。跑步跑得好?不錯,跑夠了的話,請做回正事。
陳彥博自言,等待父母的認可已等了十九年。在《出發》中,我看到陳爸陳媽遠赴戈壁去看兒子衝線。相信對陳彥博來說,那刻甚麼獎金獎品也勝不過父母殷殷期盼的一雙身影。終點線上的親人相擁,終究解開了彼此間的多年心結。險阻歷盡,望眼欲穿,戈壁黃沙雖然荒蠻,但我們在紙上看到人間有情。
如果有機會的話,不妨嘗試請至親在終點等你一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