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想做明星,一定立即去結識那些發明星夢的人做朋友。為什麼?因為聽說很多明星,原來都是陪朋友面試而入行的。
只沒料到,在跑界也有類似的事情發生——1963年,有個叫做Lyn Carman的30歲美國女跑手,原擬成為美國首位完成馬拉松賽的女選手。她找來朋友Merry Lepper相陪,豈料最後自己挑戰失敗,反而Merry成功了。
比Lyn年輕十載的Merry,本來已決定好和Lyn攜手回終點,並打算禮讓Lyn率先衝線。豈料Lyn頭段開得太快,導致32公里左右就爆掉退賽。Merry順利完成,就是這樣冷手執個熱煎堆,成為美國跑壇的「First Lady」。

她1963年在Western Hemisphere Marathon的這次創舉,比Katherine Switzer在波士頓馬拉松一戰成名還要早四年。而3:37:07的完賽時間,更成了當時的女子世界紀錄。
Katherine在1967年波馬賽道上遭拉扯,早已成了馬拉松史上經典場面。不出意料,Merry和Lyn這次偷偷參賽,也遭到各式騷擾。
例如Merry就曾目睹有人企圖把Lyn拉出賽場。沒有號碼布,穿著一件短袖襯衣的Merry,也聽到場邊不少冷嘲熱諷。

女人跑步在今天是普通不過的事,你絕難想像到只不過是半世紀前的美國男人是怎樣看待女子長跑。
他們覺得女人不可能跑到那麼長。
他們覺得長跑會影響生育。
他們辦的體育通訊,會刻意不刊載女參賽者的名字和時間。
他們駕車時看見女人在街上跑步,會停下來一本正經問:「小姐,你是否有危險?要我載你一程?」
Merry說其父在當年來說已算很開明,但知道她的訓練里數不斷提升時,還是忍不住勸她女子人家,還是別跑得太過火。
經歷過這一切,Merry雖然只是陪賽,但也其實懷著一腔孤憤。眼見夥伴在32公里功敗垂成,更使比賽末段氣氛變得不再一樣。
就如魯迅所說的:兩間餘一卒,荷戟獨彷徨。
那刻,Merry更覺無論如何都要撐到終點。那些男人霸權,她受夠了。她要身體力行,証明女人也可以跑馬拉松。
Merry這次創舉,等了一個星期才有報紙報導。無論如何,她與Lyn的英勇,感召了無數後世女跑手。

意外的是,她從此以後再沒跑過馬拉松。反而與紀錄擦身而過的Lyn,後來仍孜孜以求,成為了三屆Saint Barbara馬拉松的冠軍。
Merry到了哪裡?原來她後來攻讀生態學,取得博士學位,並成為威斯康辛大學植物系首位女助理教授,一幹就是三十年。她說,敢於開拓事業,是以長跑抵抗男性霸權為她帶來的自信。2013年,她更獲賽事所在地Culver City正式表揚。
倪匡最近說:「人類之所以有進步,全因為下一代人不聽上一代的話。」
社會上有人「搞搞震」,不一定是壞事。規矩存在的最大意義,就是用來給聰明的後來者擊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