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黃飛鴻電影,其中不少場口都發生在「寶芝林」醫藥館。黃師傅、十三姨、梁寬、豬肉榮,或談笑風生,或聯手抗敵,都在一所醫館中。久而久之,我們對黃飛鴻的記憶,總是瀰漫著一股跌打藥酒的味道。
學中國功夫,如同不少其他運動,日久受傷總是在所難免。比較特別的是,中國功夫有「分筋錯骨」之說,要認識人體結構,以便有效攻擊對手關節。舉一反三之下,相關知識亦可用以療傷,也就使習武者無不兼擅跌打。如此下來,才有「未學功夫,先學跌打」一說。情況就像唸神學,學院總會規定學生必修幾學分的拉丁文課。
中國武林世界,久傷成醫是傳統。長跑健兒,當然或多或少難逃傷患折騰。但因長跑傷患而對醫理產生興趣,甚至乾脆以此為業者,又有幾人?為數肯定不多,但也不至於沒有。起碼,羅金福是其中一個。
羅金福目前的職業是中醫,專治脊椎。所以,這次訪問,順理成章就在他的醫務所中開展。有別於以往十次有九次在咖啡室。今次我在斗室中,聞不到咖啡香,更看不到手持拿鐵的文青,只看到羅金福背面牆上如人那般高的經絡圖。在我們中間,隔的不是小圓桌,而是一張按摩床。
其實羅金福最值得訪問之處,非在其脊醫身份,而是他長跑的成績。已屆花甲之年,但他兩年前,也就是57歲時的10K成績是39分27秒。這個成績,不可思議得就似看到八十年代叱吒一時的壞孩子麥根萊,至今仍以五十多歲高齡在溫布頓角逐,並有力與拿度、祖高域等正值盛年的好手一決雌雄。
10K跑進40分鐘,如同全馬sub 3,不是沒可能,但背後都象徵著無數晝夜的苦練。一介業餘跑手,在公務中撥冗訓練得如此成績,無論怎麼看都值得引以為傲。榮枯有時,縱然醫藥昌明,57歲總不能稱為常人體力最盛的巔峰期。人若然來到這個年紀,仍能締造使不少年輕小伙子汗顏的成績,旁人敬佩之餘,也許會不禁問:「此人是否有甚麼長青秘方?」
我懷著這樣的疑問,走進羅金福的醫療室。坐下來,筆紙備妥,一切準備就緒之時,竟然想起《天龍八部》中,蕭遠山與慕容博經常潛入少林寺藏經閣抄錄武功秘笈,惹來江湖上的一場腥風血雨。如今我把羅師傅的「秘方」公開,一饗長跑愛好者,想必不涉甚麼恩怨情仇,有的該只會是功德無量。
第一誡:勿忘跑後紓緩
「秘訣在cool down!」羅金福答得非常斬釘截鐵。看到羅金福背後那幅人體經絡圖,上面的人像木無表情,與他表情形成強烈對比。他的眼睛本來就大,說起深有感受的事,更不期然瞪起眼來,目光於是變得加倍銳利。他注視著我的那刻,我頓時感到自己四肢百骸都似乎像經絡圖那人像般變得透明,一切都被他看透了。他自言,「襟跑秘方」是出外比賽時跟外地跑手偷師得來。
「愈跑得辛苦,愈要好好做cool down,其實cool down比熱身更重要,每次練習之後,要做拉筋、伸展動作,使肌肉放鬆、紓緩。」這些不是大家都有做嗎?「我每次最少做20分鐘!」原來如此。練習艱苦,大家知。無論是若干個400米interval衝圈,還是30K的長跑,總有死去活來之感。好不容易把目標完成了,不少人cool down都只是徒具形式的敷衍一下,就恨不得把最後一道氣力衝進更衣室,享受花灑淋浴的快意。原來「戒急用忍」這長跑法則,不只在比賽場上用得著,連走進更衣室前,我們也該將這四個字銘記於心。
如果長跑是土地,練習就是掘井。練習不得法,不肯鑽得深,清泉永遠湧不上來。想來也是道理:既然肯花上數以小時計的時間來練跑,為何不把cool down視為練習的一部分,好好把它完成呢?如果只要比人多付出一些時間來做跑後紓緩,傷患即可大幅減輕,那實在是很划算。羅金福的經驗之談,可謂振聾發聵。他建議,跑手不妨學習瑜伽、靜坐,將相關動作融入cool down,以收相得益彰之效。
「正如啤令得閒都要畀下偈油啦!」在這位醫師眼中,人的身體彷如汽車,如若缺乏保養,價值千萬的跑車日久終會淪為廢鐵。「伸展運動之目的,就是為了避免人體出現深層疲勞。」羅金福指,他之所以「長跑長有」,就是因為堅持認真做伸展,才得以躲開使自己受傷的陷阱。他續指,乳酸積聚令肌肉痠痛、筋膜收緊,容易受傷,影響運動表現。充足的伸展運動,正是有效紓緩這種情況。
羅金福亦透露,自己只會在狀態最佳的時候才練習。「千祈唔好夾硬死捱,我地年紀大尤其係,傷左好麻煩。」如何稱得上是最佳狀態?他舉例,有定期練習的跑手都會熟知自己的實力,圈速如何,定必了然於胸,能於整課練習中維持應有速度,就是好狀態。「好似我3:30走1K,練十個都維持到既,咁個狀態咪fit囉,否則再走落去冇意思。」
第二誡:勿縱口腹之慾
除了要注意紓緩動作之外,羅金福亦提到不少人的飲食習慣大有問題,例如好辣,嗜肉。瞟了一眼他的身型,我意識到接下來聽到的不只是長跑秘笈,而且是減肥、保健妙方。
「辛辣食物,影響內臟。」內臟受影響,會使跑手容易在比賽時不適,甚至抽筋,所以比賽前不宜吃辣。羅金福亦提到,都市人食肉太多,乳酸積聚,亦是有害養生。他闡釋,人體偏向酸性,應該多吃鹼性食物中和。「總之進食要均衡,多菜少肉。」
有云:「早餐像皇帝,午餐像平民,晚餐像乞丐。」這是不少人口耳相傳的養生要訣,羅金福在飲食方面恪守著此信條。「這是《黃帝內經》的養生之道。夜晚我通常吃得簡單,吃點麵包、生果就算。」與練習後勤懇做伸展運動一樣,道理人人知,能長期謹從者有幾多?日頭猛做,夜間如若還要練習,一到晚飯時刻,不少人都喜歡「到依家輕鬆下」,一於報仇咁報,以食減壓。很多毛病,就是這樣吃出來。
「還有可樂這東西,跑手少碰為妙。」他指,可樂含有輕微可卡因,而且梳打水成分足以使骨骼鈣質流失。「你試下用可樂浸茶壺,隔一夜,咩漬都浸晒出黎!」
羅金福也指出,飲食方面其實他不算很注意,他靠的是休息。現在不少人睡得不好,「夜長夢多」,從中醫的角度來看就是肝功能出現問題。「肝主理筋,跑手傷了筋骨,也會對肝臟有影響。」他提議跑手不妨多吃杞子,因為它補血、明目,有助促進肝功能。肝臟若然健康無礙,睡眠質素好,就算你睡不足八小時,只有五、六小時也算足夠。
擂台、跑道、按摩床
人面對心頭好,容易滋生「集郵」心態。你愛巴士,他愛球衣。有些資深跑手,跑了數十趟馬拉松,這一次跑出PB,那一趟後勁不繼,每一次談起都如數家珍。談到比賽,羅金福這老馬依舊有火,但卻僅限於比賽期間。衝線過後,賽事就如我們天天早上在茶餐廳吃完的A餐,絕不放在心上。
「八年無跑啦。」原來這麼久?「呀,唔係。舊年跑兩個:春川、檳城。」跑了兩個也記不起來?「hea跑唔計啦。」他口中的hea,是4小時。「風景真係好靚。」或許對他來說,這兩次全馬定義為「旅遊節目」該更恰當。同時,他也沒有在意自己跑了多少個全馬。他謙稱「從來未試過sub 3」,所以毋須多提。
久遠的事,羅金福反而毫不含糊。
他自言1981年開始比賽,至今跑了33年。首次全馬比賽,在泰國布吉。「那時我根本唔知咩係馬拉松!」在此之前,平日練習「最多4、5K」,連馬拉松長度也不甚了了的羅金福,那次終以3:16完成賽事。
面對我的訝異,他笑著以一句「體質好卦」來回應。少年時代,他有幾年時間沉醉於自由搏擊,為爭取擂台上的榮耀,自會勤於鍛鍊體能。至於造就了後來馬拉松能量,純粹是無心插柳。
由擂台轉戰跑道,他坦言是受李嘉綸影響。二人供職於同一政府部門,「嘉綸」對長跑的熱情,終致羅金福脫下拳套,穿起跑鞋。「第一次比賽,千幾二千人,幾過癮喎。」就這麼,他就「過癮」了逾30載而不言倦。
為甚麼不可以?
目前,羅金福又從跑場上分了身,守候在一張按摩床前,解救病者脫離脊患。人生幾度轉變,都不按牌理出牌。出其不意的背後,其實都是一股糅合仁勇的熱情所驅策。
把羅金福的「武林秘笈」抄錄下來之際,才發現眼前人更像是文武全才的黃藥師。金庸筆下的黃老邪風神軒舉,一見難忘,就是勝在他夠離經叛道,敢於挑戰傳統。拳手、跑手、醫師,羅師傅一力擔起,也是常人看來非一般的能耐。
「要在人前顯貴,就得人後受罪。」要成為一株跑壇長青樹,他表面說得輕鬆,實際卻是長年堅執紀律,努力不懈。渡日月,穿山水,羅金福腳下的桃花島,歷久風雨無損,依舊一片翠綠如茵。
(本文原載於必達體育會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