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跑,是為了改變大家對跑步看法——徐滙宗

村上春樹跑過北海道薩羅馬湖超馬,這事許多跑友津津樂道。

一百公里賽,他至今應該就只跑了這一趟。問大作家那次為何有這樣的衝動?他也答不上來。

在我看來,理由其實簡單——人一生總要找些時候「型」一次。

就像電影《玩轉身前事》(The Bucket List),摩根費曼與積尼高遜自知時日無多,就聯袂利用人生僅餘時間又跳傘又開快車,做盡一切自己心目中的「型事」。

錢不能帶進棺材,但回憶可以。明乎此,愈來愈多人趁年輕實現夢想。對文青來說,那是出版一本詩集;對足球迷來說,那是一場現場的歐聯決賽;對跑者來說,那是一趟瘋狂的跑步經歷。

單看跑界,「型事」可謂不勝枚舉。有人在世上一百九十多個國家分別跑過至少一趟馬拉松有人連續一百天每天跑一百公里有人從南極跑到北極……犯得著這樣嗎?沒法子啊,當百公里賽現在都漸變成家常便飯時,若不跑到這種程度,誰會覺得是壯舉?

老實說,能豁出去搞個世界級壯舉的人,百萬中無一。「親民」一點,接連跑上千公里又如何?做到的人不太多,但又未至於像外太空那樣遙不可及。所以漸有跑者,對這種規模的長距離跑躍躍欲試。

今集《有種信念,叫跑!》的主角輪到徐滙宗(阿宗)。年方廿五,在大叔(如我)簇擁的本地長跑圈子裡,這樣的年輕人不多。然而,他特殊的長跑經驗卻比許多跑手為多。

記得幾年前,我像某些人那樣看了電影《練習曲》之後就心癢癢,想來趟環台單車遊。結果用九天把寶島踏了一圈。重回台北市民廣場那刻,我已激動得把連日相陪的單車高舉拍照。如果用二十多天跑步完成這千公里的旅程,我會激動成怎樣?我不知道,也不太敢想像。

但阿宗,真的用二十多天跑步環台。除此以外,他更環沖繩、環濟州,人家踏單車,他與拍檔用跑來完成。非一般經驗促使他寫成了書,甚至當起環島領隊,延續這不一樣的跑步心跳。

就像許多跑手一樣,阿宗曾經汲汲於追逐成績。然而生也有涯,成績追逐卻永無止境,日久使人迷失方向。最後,他幡然醒悟:為甚麼跑步一定要追成績?為甚麼跑步不可以結合旅遊,成為享受人生的另類形式?

於是,他除了自己在世界各地跑步環島,更當起了另類的跑步教練——不是教人如何跑得更快,而是教人如何活用跑步去「型」一次,使之成為深度旅遊的手段。是的,速度改變風景。同一山峰,同一村落,乘車看到的與跑步看到的,只要比較過,你就知道絕對不會一樣。

在節目,在其文章,阿宗不時自嘲自己是「廢青」一名。常言道「莫欺少年窮」,只要是青,就無真正的廢。世間許多變革,不就源於青年的敢想敢試?日正晴午,月方青蔥,哪怕跑到水窮處,拐過幾彎,生命正是雲起時。

原載於香港電台《有種信念,叫跑!》FB專頁,2020年2月28日

 

發表留言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