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謊言(2)

上天待我不算差,至少,給我迷上了一堆嗜好。

閱讀、寫作、看電影、聽音樂、書法、旅行、長跑、游泳……性格決定嗜好,活了半生,能持之以恆的,最終還是這些一個人都可以做的事。

害怕失望,又怕遷就別人會弄得「沒趣一齊來」,所以絕少主動邀約人家去做些甚麼。一個人,最是乾手淨腳。

當然,不可能每一刻都這麼瀟灑。有些人,其實你很想很想每天都見,但事實卻不可以,你又能怎樣?這一刻,你就會感激你至少還有一大堆嗜好。

每捧著一本書在展讀之時,我就暗自慶幸人會跑掉,書卻不會。這樣說,也許很灰,卻也是事實。

沉迷甚麼也好,別要沉迷於某人身上。生命中,必須一個人的時候實在太多,學會接受甚至享受獨處,許多苦惱自能減少。

放下奢望,謹記:唯有死物,方能與你一起,直至地老天荒。

廣告

2:24傳說

2小時24分52秒——這是香港華人男子全程馬拉松的紀錄。

和世界紀錄2:03:59相比,可能你會覺得這個成績不算甚麼。是的,它比女子全馬世界紀錄2:15:25也慢了一截。

但要知道,這個紀錄於由吳輝揚在1992年港深馬拉松寫下之後,至今二十年了,香港尚未有人能破。近十數年,別說破紀錄,連接近一些的也沒有。其實,歷來香港華人能跑進2小時30分內的,基本上都已是上一代的跑手,如植浩星、李嘉綸等。

渣打馬拉松參加人數年年破紀錄,但全馬紀錄卻停滯不前,這個現象值得思考。

《Sportsoho運動版圖》雜誌2012年2月號就以此為題,探討香港長跑界。不讀不知,吳輝揚當年練習量是每周超逾三百公里,等於每天跑一趟全馬!看過他的訓練日誌,你就會明白那種艱辛日子不是人過的。別忘記,他可不是全職運動員啊!

真心佩服上一代香港長跑名宿,當時無論資訊或資源皆不及今天,卻能自行摸索,以工餘時間死拼苦練創出輝煌成績。紀錄冰封了這麼多年,會不會是因為今天我們的生活太過「多姿多采」,根本無法有上一代的狠勁?

真實謊言(1)

近兩個月參加了馬拉松訓練班,不少心思都放在跑步上。

操練,沒有白費。只兩個月,就將我的十公里個人最佳時間,推前了超過五分鐘。

回想起第一次參加十公里賽,時間是70分鐘左右。後來自己胡亂地跑了兩年,更習慣了跑步,時間變成66分鐘。再事隔兩年,不安於位的「升呢」跑半馬,那時跑十公里應該需要60分鐘,直至參加訓練班時,個人最佳時間應為57:xx。

但想不到,兩個月有系統的訓練,竟使我在最近一次比賽跑出51:55的成績。雖然這個成績仍然不值一晒,但至少對我來說是可喜的進步。

每個星期在運動場死去活來,氣喘得幾乎把心臟也吐出來的interval訓練,原來真的有效。

長跑,從來沒有僥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