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輝歲月——吳輝揚

001.jpg

訪問那天是假期,我約了吳輝揚飲早茶。

正當我面對琳琅滿目的特價點心紙一籌莫展之時,他來了,背著一個脹無可脹的大背包。不知道的,會以為他去露營。我當然清楚,他不是露營,只不過待會一定又要去教跑步。

豈料,我也錯了。

打開背包,裡面的東西像一群幽禁了好幾十年的囚犯,急不及待要逃出來——不是最新款的asics跑衫跑鞋,只是一本本此刻看來有點陌生的相簿。

吳輝揚的大堆相簿對,就是還要光顧沖晒店的那些年,隨沖晒獲贈放標準3R相的那種相簿。吳輝揚的大堆相簿,用政府出品的雞皮紙袋包著。其斑駁,其殘缺,包裹著照片的年深月久。

004.jpg

「畀你估下,認唔認得出係邊個。」翻撿了一會,吳輝揚遞來相片一張,對我發出了第一道考題。
唔認得。凝視相中站在頒獎台前的小女孩良久,我得坦白。「不過幾靚,」我也忍不住要下一道附註,因為那確是美人胚子。

「今年港姐亞軍呀。」

教練果然是教練。訪談肇始,就醒神如斯。晚輩有幸,夫復何求。

002.jpg

07年必達一班生力軍於元旦長跑公開賽得獎,左面的小女孩,於六年後得了更大的獎,不過非在跑場上——她就是2013年港姐亞軍得主蔡思貝。

有誰共鳴

吳輝揚,人如其名——輝煌戰績,聲名遠揚。

1992年在港深馬拉松跑出的2小時24分51秒香港華人馬拉松紀錄,至今高懸已逾廿年,無人能破。應該說,連接近的人也少,因為香港歷來能跑進2小時30分的華人,一隻手數得晒。

如此紀錄,只能仰望。

寫這樣的風雲人物,表面資料豐贍,其實下筆維艱。一句英語老話:the rest is history(餘下的已成歷史),如聖羅蘭於時裝,如希治閣於電影,吳輝揚馳騁這數十年,本就是香港長跑界歷史的一部分。甚麼訓練日程,奪標經歷,早為前人說清道明。傳說中的224,大家只會比我知道得更多。

縱然如此,訪問吳輝揚若不談224,就像訪問李安故意不提起奧斯卡獎項一樣彆扭吧?

百米飛人保特是足球迷,大家知,皇馬曼聯兩大球會都知。所以,保特曾經獲贈過兩間球會所贈的「958」號球衣——就是頌讚他9秒58的世界紀錄。

003.jpg

92港深馬拉松頒獎禮,當時香港華人全馬頭三名皆在此,包括吳輝揚(左一)、植浩星(左二)、李嘉綸(左四)。還有其他必達會友:馮宏德(左五)、黃熾深(左六)、羅金福(左七)

當紀錄成為一個人廣為人知的綽號,這就叫做成就。

事隔多年,跟224吳輝揚談起紀錄,昔日血汗,今日全化成一杯鐵觀音前哈哈哈的雲淡風輕。

「其實,我覺得自己還可以再衝前些。」

狀態巔峰之時,錯過了一次奧運、一次亞運的機會,224三個字,無法改寫,就此鑄在吳輝揚的生命裡。

「如果我真的可以參賽,我會申請半年no pay來練。」成就,他已經有,但也帶著一份不甘心。

在香港做運動員得到幾多,大家有目共睹。其實有沒有想過跑得這麼辛苦,到底為了甚麼?

「梗有。」吳輝揚想也沒有想就給了答案。

「我在香港叫做玩得幾好,但又如何呢?你去到日本,起碼都成千人快過你啦。」

「練到手都震時,都有問過自己:喂,跑咁快做乜?香港冇車咩?」

舉個例吧,吳輝揚在墨爾本馬拉松跑出2小時25分04秒這個人第二快的成績前,就是這麼渡過的:「星期六,先練10K,走34分,夜船赴澳門。落船,大朝早即往黑沙環跑10K賽,又走34分。即日回港,夜晚再練20K,先開始慢慢減操。」

「最後發現,冇得太計較紀錄、成敗,最緊要係:對得住自己。」

007.jpg

攝於90年奪得香港馬拉松隊際冠軍後。至今香港華人跑手僅有五人可以跑進2小時30分,必達獨佔其三,就是相中的吳輝揚(左一)、李嘉綸(右二)、鍾人貴(右一)

看著吳輝揚微笑回首往事,腦海忽然浮現電影《激戰》的金句:「到左我地呢個年紀,仲需要有人去明白我地咩?」

《激戰》中的主角,叫做「賤輝」。面前的吳輝揚,恰巧又是「輝」,沒有同樣的渾號,卻有著一致的專注與激情。

「今次其實我想寄語香港新一代跑手:別輕言自己辛苦——我練成咁,都係跑24,兩小時零幾那些,肯定只會比我辛苦。」

「以前在維園練那時,我有幾辛苦,有兩個人應該比較清楚。一個係跑25的植浩星,一個係跑27的李嘉綸。」

「張國榮首歌咁囉——有誰共鳴。」

不信命,只信雙手去苦拼。上一代的光輝歲月,就是這樣拼出來。

005.jpg

攝於墨爾本馬拉松,吳輝揚的第二快紀錄亦是在此賽事中造出。(右起:李嘉綸、何榮輝、馮宏德、奧運馬拉松金牌得主Frank Shorter、羅曼兒、「長跑皇后」伍麗珠、吳輝揚)

保育歷史

拼搏,既要用力,也要講方法。

「現在好多跑會interval都練1K,我夠膽講,全香港最早練1K的,係必達。」

吳輝揚坦言自己曾練400多時,但成績仍是停滯不前。直到一次,偶然在灣仔場健身室聽到同是必達會員的李漢雲講及中國國家隊訓練方法,才恍然大悟。

「30個1K!咁咪練幾個鐘?我當時聽到真係暈係度。」

李君畢業於廣州體育學院,故有機會得悉國家隊訓練秘辛。對於資訊相對封閉的年代,這一點消息,對吳輝揚而言已是醍醐灌頂。

試著改變訓練方法,果然有長足進步,1K訓練法自此發揚光大。

006.jpg
與黃熾深(右一)、李嘉綸(右二)、黃仲文(右三)等人聯手,連續三屆贏得香港半馬拉松隊際冠軍,必達得以永久保有Joe Crossly盃

「跑步其實好講呢度。」吳輝揚指指腦袋說。訓練方法有了之後,如何持之以恆,如何決不放棄,更是大學問。

一大班志同道合的人一起練習,巧妙的利用「群眾壓力」,是很有效的方法。這是不少人的經驗之談。

所以,自82年開始,逢星期二、四,假若你途經灣仔運動場,你不難發現一班必達會員在苦練。

問到吳輝揚在必達有何難忘回憶,吳輝揚最先提及的,就是這些訓練片段。具體細節或多遺漏,但點滴積累之下,不思量,自難忘。

「還有就是我們必達曾經連續三年取得香港半馬拉松冠軍,得以永久保有Joe Crossly盃。」香港半馬就是今日綠色半馬的前身,其隊際冠軍計算隊中最快五人成績。必達能連續三屆掄元,可見當時人才輩出。

「我希望你多些提及必達的過去,好讓大家不至於遺忘必達曾經有過如此一段歷史。」

和無數必達會員的往昔,吳輝揚最是在乎。人家保育古蹟,他保育的,是一步一步跑出來的歷史。

008.jpg

89年北京馬拉松(左起鍾人貴、李嘉綸、黃熾森、黃仲文、吳輝揚、新加坡代表)

桃李滿門

中學就讀於香港新法書院,吳輝揚自言短跑不及當時的同學唐季禮,所以改行長跑。唐導演孕育了無數電影,或許不知道自己年少時也間接孕育了香港一顆耀目長跑明星。

有心栽花花不發,無心插柳柳成蔭,世事每每如此。正如吳輝揚當初也沒料到自己有今天的桃李滿門。

「01年時必達召開會議,記得當時有我、馮宏德、黃東生、林燦輝、仇季新、梁展拔、梁國榮等人,決定開始辦訓練班。」

009.jpg

04年,吳輝揚愛徒揚威於NIKE 10公里賽,右起:劉廣文、徐弘泰、李宏俊

入室大弟子劉廣文,就是出於此屆訓練班。

「佢自發性好高,可以半夜練習都得。」提到得意門生,吳輝揚比提到自己時似乎更興奮。瞇起眼翻尋相片,愉快得像故友久別重逢。

茶樓二人桌子,堆滿了新舊彩色黑白照片,非常惹人注目。茶樓阿姐也忍不住趁吳教練走開時問我:「呢個邊個黎架?」

011.jpg

吳輝揚與弟子們攝於06年樂華盃

談到弟子,吳輝揚沒有高高在上。反而,我看到一份由衷的欣賞。

「例如梁婉芬啦,佢好服從,進步得好快。練習不久,已經可以在渣馬取得香港第一,又成為東亞代表。」

「Macro李宏俊,好有潛質,曾經係公路10K香港青年紀錄保持者;Winter徐弘泰又係,練習非常刻苦,無論跑姿、鬥心都睇得出佢好出色,第一次跑渣馬已經2小時37分,贏左賴學恩!新一代就有區嘉倫,我都要花多點時間睇住佢——因為佢係好有機會取得更好成績的。」

女弟子呢?我承認,我又想起了港姐。

「Mandy蔡雯斯愈來愈成熟,有穩定進步;唐嘉欣都幾好,希望佢可以堅持落去!」

010.jpg

女弟子梁婉芬奪得06年渣馬本地女子組冠軍

012.jpg

吳輝揚與必達會友攝於09年元旦水塘長跑公開賽。此賽事有「燒鵝賽」之稱,皆因賽事有酒家贊助,得勝者可獲贈燒鵝宴一席

無言感激

跑步雖是極為個人的運動,然而一個出色的跑手,也斷然不是獨個兒就能造就。

吳輝揚深明此理,他要多謝的人也著實不少。南華會教練陳鴻文,是啟蒙恩師,這是他第一個要多謝的人。

身為譽滿全港長跑界的「必達四條A」之一,對於另外三條A,吳輝揚也盡是感激。

013.jpg

與梁樹明合照於89年金一哩賽事。

「梁樹明是我的好友,沒有他我大概就不會加入必達,也不會成為懲教署一員,後來的好成績也應該無從說起了。」

「黃仲文長於安排比賽、做聯繫工作。在他鼓勵之下,我得以參加了很多比賽,他對必達會實在貢獻良多。」

014.jpg

攝於86年深圳馬拉松,右為李嘉綸。背後的壯闊景色,令吳輝揚十分喜歡這照片:「現在好難想像呢度係深圳!」

「李嘉綸數十年如一日的堅持令我十分敬佩,我在他身上看到了何謂一位鬥士,他的鬥志絕對不用懷疑。和他一起練習,絕對有助迫出成績。」

吳輝揚也特別提到必達秘書黃東生:「東生擔起了繁瑣會務,期間勞神勞力,非為外人所能道,所以實在也要謝謝他。」

還有歷來遇過無數未能盡錄志同道合的必達會員,也一併列於吳輝揚的感謝名單中。

015.jpg

左面的是中國國家隊代表,內蒙長跑好手吉日木圖,與吳輝揚私交甚篤

「當然啦,」吳輝揚用筷子抄起半顆山竹牛肉球,搓搓鼻子笑著補充。「老套講句,太太都要多謝既。」

「投訴過好多次,但好在,佢都係運動員,最後都好明白我,容忍我。」10K走41分,半馬走1小時30分的吳師母,還是很得體的當起了吳輝揚背後的女人。

多年相濡以沫,吳師母走這一趟馬拉松,也絕不比丈夫遜色。

上月,在英國大北賽(Great North Run)半馬賽事中,比基利(Kenenisa Bekele)力壓近年出盡風頭的法拉赫(Mo Farah)奪冠。有人形容這是「王者歸來」,因為比基利雖是三屆奧運冠軍,但近三年已甚為沉寂,給人廉頗老矣之感。

比基利這位中長跑之王,是吳輝揚的偶像之一。問其原因,他說是因為欣賞跑姿。如今31歲的比基利,年紀不老就已經歷了喪未婚妻、傷病纏擾等人生考驗。如今竟有力捲土重來,當中鬥志,正是關係到吳輝揚所看重的「腦筋」。我相信,這點更為值得欣賞。

吳輝揚如今已屆知天命之年,但身體仍壯碩得足以挑戰香港先生。有說:人的時間花在哪裡,無須刻意說明,一切都寫在身上。吳輝揚寫在身上的,是數十載當運動員當教練的全神貫注。

接過吳輝揚給我回去電腦掃瞄的照片,份量之厚重令我格外珍而重之。因為,在我手中的每一幀都是燦爛風景。見證這段光輝歲月,即使身處喧囂,耀目絲毫無損。

(本文原載於必達體育會網頁)

廣告

情約半生(Before Midnight)

終於趕在落畫前看了Before Midnight。

都說不該有續集,都說不該有續集。

不是Before Midnight不好。相反,它拍得太好,太細緻地道出了生活的真實,那未免太坦白太殘酷。

浪漫,恰如過年那盒藍罐曲奇——開始時興緻勃勃,不吃不行。日久,只餘下最不喜歡那幾款,丟又不是,唯有聽候它慢慢變質,我們才有個好藉口棄掉。

場景換了在希臘,今集手法仍然秉承前兩集,觀眾都要長時間聆聽男女主角聊天。二人談著,發現談話內容與女兒無關,才驚覺他們已不知多久沒有這樣的「好時光」。看到這裡,有莞爾,更有神傷。

電影之好(或許更是壞),是真實。浪漫經歷了這許多年,磨滅了不少,但也沒有完全消失,情況一如普天下的夫妻。Jesse額上「火車軌」盡現,Celine也變得「珠圓玉潤」了不少,但他們還是他們,喋喋不休的對話中還是充滿機智,還是那麼intellectual,那麼flirty。本應浪漫的一夜,因為雙方都太有性格而被破壞了。但二人沒有從此鬧翻,總得有一方妥協,先認低威說「我也有一點點錯」。生活、所謂愛情,就是這樣周而復始。

Jesse兩次凝視,令整部戲深刻了不少。

  1. 第一幕目送兒子在機場離開,任老爸秋水望穿,兒子就是頭也不回的走了;
  2. 大吵一輪後,Celine拂袖而去。Jesse望著桌上那杯早已涼掉的茶,茶葉給泡得脹開。之後,Jesse決定出去找妻子,企圖言歸於好。

兩次凝視,在Jesse眼眸裡,觀眾可看到他對人生的省察。

不信青春喚不回,不容青史盡成灰。我們何幸,我們何其不幸,眼看浪漫起高樓,眼看浪漫樓塌下。三部曲,完美得太可怕。

一追再追——區嘉倫

現時香港半馬青年紀錄,由袁浩然於2010年創下,時間是1小時15分14秒。在此之前,蘇凱男1小時16分08秒的舊紀錄,不經不覺已擱了十一年。

一將功成萬骨枯。在這十一年間,決心在十九歲之前打破舊紀錄的人,又豈止袁浩然一人?

區嘉倫,是其中一個。

他的半馬最佳時間,是1小時16分48秒,僅比蘇凱男慢40秒。40秒,未必夠你我發一個長一點的WhatsApp訊息。為了這40秒,區嘉倫也想不到自己可以去到幾盡。只知道,同齡的人挑燈夜讀,為會考為A-Level為DSE而戰時,他選擇了追逐這40秒。

談到袁浩然做到了他的目標,區嘉倫一臉坦然:「原因非常簡單,因為他比我更努力。」

台灣老頑童李敖說過:「比賽下來,勝利者往往有兩個,就是勝利者和躺在地上吹口哨的失敗者。」

「遺憾當然有,但我無悔。」

今天再回頭看這分遺憾,區嘉倫當然沒有得意洋洋地吹口哨。這幾年,一追再追,令他意識到所謂「成功」,有時並非靠一枚半枚獎牌就能定奪。

jason_asic09.jpg

一蚊一個圈

晚上七八時的又一城food court,坐無虛席,好不容易才找到兩個座位。大家都明白,整個商場中,價錢最大眾化,選擇相對多的,就是它。

這裡,似乎不是訪談的好地方。不過,地點就近區嘉倫的浸大宿舍,又正值吃飯時間,區嘉倫又說「去邊都OK,清清地就得」,我也懶得再想。

「貪威識食,練精學懶」是不少人對九十後的評語。我覺得,這樣未免一竹篙打一船人。但問心,等區嘉倫來時,我也預計自己將會見到一個將Hollister或A&F當制服穿,頸上掛著Monster Beats大耳機的典型新一代大學生。

「唔好意思,遲左少少。」在我心裡盤算著幾句較潮的自我介紹時,區嘉倫突然出現,匆匆在我面前坐下。預期中的潮流品牌,沒有出現。擱在桌上的手機,也不是香檳金色iPhone 5S。

「區Sir,你好!」我在facebook得知他是除了是體育學系學生,還是輔警。

「咁岩啫,咁岩啫。」眼前的年輕人,T恤一度,牛仔短褲,打扮比我想像中樸素。他看著我的眼神,三分好奇,三分靦腆。餘下的六分,還是運動員那種藏不住的堅毅。

不過,當我知道這位一度挑戰香港青年紀錄的跑手曾經是個「宅男」時,這點外表上的意外,又算不上是甚麼了。

「六年級那時,成日病,一得閒只掛住打機。」

「還記得我曾經很愛玩《巨商》。」

巨商,顧名思義,是個在虛擬世界中以賺錢為目標的遊戲。知子莫若父,區父當年為救兒子於「水深火熱」,也是以金錢利誘。

「佢見我成日係咁唔掂,於是用一蚊一個圈呢招叫我跑步。」輔警時薪七十多元,現時的區嘉倫當然不會把這些「獎勵」放在眼內。但十年前,一個小六學生,能用勞力「賺錢」,卻令他莫名其妙的興奮。

其實那時區父的身體也不太好。但接觸跑步之後,煙戒了,人精神好了,就想野人獻曝,好等兒子也領受到跑步的好處。

「開始時,最多跑到兩三個圈。跑下跑下,有次跑了八個圈,賺到八蚊。連帶跟他感情也變好了,話也多了。」十元八塊的背後,是寶林運動場裡,從此多了一對感情有增無減的父子。

跑步,自此成了他們的習慣。某天,區父劃定了一條四公里路線。「佢話:照計返錢畀你,4K即係十個圈,十蚊啦!」

在小小甜頭驅動下,起初只能以40分鐘完成4K的區嘉倫,到中一時,同樣長度,只須以二十多分鐘完成。

鋒芒初露

十年前,有本叫The Power of Habit的書暢銷一時。作者認為,習慣這東西,會使人無法停步地衝向前方。當然,前方可能是天堂,可能是深谷。

同樣是十年前,區嘉倫及時建立起跑步的習慣,令他奔向不一樣的境界。

不少跑者認為,人到中年,才是訓練馬拉松的黃金歲月。因為青年沒耐性,壯年沒時間。像區嘉倫十二三歲就接觸長跑,是特例。

「中一時全級考一百九十幾,到中二下學期,四十幾。」他拿了最佳進步獎後,真正意識到長跑可以令人改變。回想起來,他接受系統的訓練,是始於必達。

當年,區父參加必達夏日長跑,碰巧知道必達有訓練班。自己礙於工作,沒法抽空,就希望「子承父業」。

「那時乜都唔識,自己七號腳,著左daddy對九號跑鞋去。」

「同樣走2400,三個月間,我由12分變做9分幾。」在伯樂仇季新的指導下,區嘉倫初現千里馬的鋒芒。那一屆訓練班完結時有「畢業宴」,眼見兒子受到改造,區母也欣然赴會,對教練們表示感激。

跑步改造區嘉倫,區嘉倫也改造了他的母校——天主教伍華中學。

巴金說:「路本沒有,因為走的人多了,便成了一條路。」區嘉倫用行動實踐了這句話。

昔日的宅男,在中學時加入了越野隊。但當時伍華沒長跑風氣,越野隊開始時是以「足球隊搵個,籃球隊搵個」的形式拉雜而成。經過一輪訓練後,他在中二一舉就拿下了學界越野賽個人冠軍。因為他橫空而出的好成績,學校才開始注視田徑。

jason_xcountry.jpg

在足壇,凱沙羅頓曾於九十年代締造以升班馬身份拿下德甲冠軍的神話。區嘉倫的中學年代,參加七次越野賽,五度掄元,又身兼800、1500學界冠軍,將伍華由田徑D3(第三組別)兩三年內拉上D1(第一組別)。

「那時,全校無人唔識我。」

jason_ATH D2 039 BO1_NWC.jpg

飛揚後的落寞

與吳輝揚教練伉儷合照既成蛟龍,當然不會甘心只游於學界範圍的淺水。

幾年前,中學還是七年制。中四至中七幾年,人家讀書,區嘉倫也讀,但他還在吳輝揚的訓練下,添上了入選港隊、衝擊香港青年半馬紀錄的使命。

「跑出成績,有三個人我要感激:父親、龔廣培校長、吳輝揚教練。」

jason_FaiYueng.jpg

但教練吳輝揚也叫他先讀好書,才去爭取跑壇上的榮耀。

結果第一次會考,六分,多得當時校長支持才可回校重讀。第二次,忍痛把長跑擱起來備戰,終於熬出十四分,可以原校升讀中六。

中六時,如願入選港隊,也開始領略在公開賽奪冠的滋味。

「那一年是我最風光的一年。」1小時16分48秒這個半馬個人最佳成績,也是當年吳輝揚帶他南征北討時於揚州寫下。

天王劉德華說過,他喜歡做第二,因為前面永遠有個目標追。做第一,高處不勝寒,無敵也是最寂寞。

與當時的香港紀錄只差40秒,而他這位第二,尚有一年半的時間去追。區嘉倫以及身邊許多人,都認為以他的進步幅度來說,破紀錄只是時間的問題。

命運弄人,破不到就是破不到。「我跑了很多次的1小時17分,就是無法再進一步。」

區嘉倫預科唸的是理科,過來人都知道,那是比會考難上幾倍的課程,根本不可能像會考那般,花幾個月閉關就能應付。區嘉倫失落於高考之後,也曾經問過自己:值得嗎?

眼見同齡的人拾級而上,自己除了一堆冰涼的獎牌,似乎甚麼也沒有了。

還好,跑步的卓越成績,輾轉間還是為區嘉倫帶來了上大學的機會。縱然比別人稍遲,但總比沒有好。他也沒有辜負運動員入學的身份,去年就代表浸大奪取了大專越野賽冠軍。

jason_secodary_prize.jpg

茫茫人生,好像荒野

近年,區嘉倫才開始接觸全馬。

「以前未夠心智成熟,唔敢玩全馬。」

翻查紀錄,他只跑了一趟全馬,2012年,3小時10分58秒。

這個時間,一般人來說是極佳。但對於區嘉倫的半馬成就來說,則未免太馬虎。「最長那次長課不過是30K。」難怪。

那次出賽,有特別原因——區父決意與要兒子一起出賽。之前一年,區父未竟全功。2012年,他終於在六小時內跑完全程。

「那是我第一次與父親一起走全馬,可惜也是唯一一次。」

去年,區父因病離世,舉家自是陷入愁雲慘霧。對於區嘉倫,這個人除了是父親,也是一手帶他走進長跑世界的啟蒙導師。如今領跑人遽然而逝,直教這年輕人的世界棟毁樑摧。

家中長子,頓時要挑起擔子。兼職、練跑,成了他的麻醉藥。經此一役,老盡少年心。「我老啦,成日與同學們無咩好講。」說到這裡,本已泛紅的眼眶,更添上了一抹同齡青年所沒有的滄桑與早慧。

為了新嘗試,也為了紀念父親。目前區嘉倫,正積極為全馬備戰。下一站,將會是首爾。

jason_scm.jpg

「盡力啦,寓賽於練。」經驗似乎很多的區嘉倫,說穿了,還不過是個剛滿二十三歲的小伙子。他的時間,的確,尚有很多。

「若非跑步,我應該老早出來做事了。可以說,跑步改變了我很多,使我在面對人生的風浪時有勇氣堅持下去。」

由追逐賽場成績,到追求家庭安穩,區嘉倫,這一生也在進取。

區父雖然走得早,但卻給區嘉倫留下了最珍貴的遺產。以後的賽事,無論在世界哪一角落,相信他亦會與兒子同在。如同當天,有兩父子在寶林運動場一起流汗,一起心跳,一起走過那跑一圈獎一元的有情歲月那般。

jason_unicef2000_podium.jpg

(本文原載於必達體育會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