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追再追——區嘉倫

現時香港半馬青年紀錄,由袁浩然於2010年創下,時間是1小時15分14秒。在此之前,蘇凱男1小時16分08秒的舊紀錄,不經不覺已擱了十一年。

一將功成萬骨枯。在這十一年間,決心在十九歲之前打破舊紀錄的人,又豈止袁浩然一人?

區嘉倫,是其中一個。

他的半馬最佳時間,是1小時16分48秒,僅比蘇凱男慢40秒。40秒,未必夠你我發一個長一點的WhatsApp訊息。為了這40秒,區嘉倫也想不到自己可以去到幾盡。只知道,同齡的人挑燈夜讀,為會考為A-Level為DSE而戰時,他選擇了追逐這40秒。

談到袁浩然做到了他的目標,區嘉倫一臉坦然:「原因非常簡單,因為他比我更努力。」

台灣老頑童李敖說過:「比賽下來,勝利者往往有兩個,就是勝利者和躺在地上吹口哨的失敗者。」

「遺憾當然有,但我無悔。」

今天再回頭看這分遺憾,區嘉倫當然沒有得意洋洋地吹口哨。這幾年,一追再追,令他意識到所謂「成功」,有時並非靠一枚半枚獎牌就能定奪。

jason_asic09.jpg

一蚊一個圈

晚上七八時的又一城food court,坐無虛席,好不容易才找到兩個座位。大家都明白,整個商場中,價錢最大眾化,選擇相對多的,就是它。

這裡,似乎不是訪談的好地方。不過,地點就近區嘉倫的浸大宿舍,又正值吃飯時間,區嘉倫又說「去邊都OK,清清地就得」,我也懶得再想。

「貪威識食,練精學懶」是不少人對九十後的評語。我覺得,這樣未免一竹篙打一船人。但問心,等區嘉倫來時,我也預計自己將會見到一個將Hollister或A&F當制服穿,頸上掛著Monster Beats大耳機的典型新一代大學生。

「唔好意思,遲左少少。」在我心裡盤算著幾句較潮的自我介紹時,區嘉倫突然出現,匆匆在我面前坐下。預期中的潮流品牌,沒有出現。擱在桌上的手機,也不是香檳金色iPhone 5S。

「區Sir,你好!」我在facebook得知他是除了是體育學系學生,還是輔警。

「咁岩啫,咁岩啫。」眼前的年輕人,T恤一度,牛仔短褲,打扮比我想像中樸素。他看著我的眼神,三分好奇,三分靦腆。餘下的六分,還是運動員那種藏不住的堅毅。

不過,當我知道這位一度挑戰香港青年紀錄的跑手曾經是個「宅男」時,這點外表上的意外,又算不上是甚麼了。

「六年級那時,成日病,一得閒只掛住打機。」

「還記得我曾經很愛玩《巨商》。」

巨商,顧名思義,是個在虛擬世界中以賺錢為目標的遊戲。知子莫若父,區父當年為救兒子於「水深火熱」,也是以金錢利誘。

「佢見我成日係咁唔掂,於是用一蚊一個圈呢招叫我跑步。」輔警時薪七十多元,現時的區嘉倫當然不會把這些「獎勵」放在眼內。但十年前,一個小六學生,能用勞力「賺錢」,卻令他莫名其妙的興奮。

其實那時區父的身體也不太好。但接觸跑步之後,煙戒了,人精神好了,就想野人獻曝,好等兒子也領受到跑步的好處。

「開始時,最多跑到兩三個圈。跑下跑下,有次跑了八個圈,賺到八蚊。連帶跟他感情也變好了,話也多了。」十元八塊的背後,是寶林運動場裡,從此多了一對感情有增無減的父子。

跑步,自此成了他們的習慣。某天,區父劃定了一條四公里路線。「佢話:照計返錢畀你,4K即係十個圈,十蚊啦!」

在小小甜頭驅動下,起初只能以40分鐘完成4K的區嘉倫,到中一時,同樣長度,只須以二十多分鐘完成。

鋒芒初露

十年前,有本叫The Power of Habit的書暢銷一時。作者認為,習慣這東西,會使人無法停步地衝向前方。當然,前方可能是天堂,可能是深谷。

同樣是十年前,區嘉倫及時建立起跑步的習慣,令他奔向不一樣的境界。

不少跑者認為,人到中年,才是訓練馬拉松的黃金歲月。因為青年沒耐性,壯年沒時間。像區嘉倫十二三歲就接觸長跑,是特例。

「中一時全級考一百九十幾,到中二下學期,四十幾。」他拿了最佳進步獎後,真正意識到長跑可以令人改變。回想起來,他接受系統的訓練,是始於必達。

當年,區父參加必達夏日長跑,碰巧知道必達有訓練班。自己礙於工作,沒法抽空,就希望「子承父業」。

「那時乜都唔識,自己七號腳,著左daddy對九號跑鞋去。」

「同樣走2400,三個月間,我由12分變做9分幾。」在伯樂仇季新的指導下,區嘉倫初現千里馬的鋒芒。那一屆訓練班完結時有「畢業宴」,眼見兒子受到改造,區母也欣然赴會,對教練們表示感激。

跑步改造區嘉倫,區嘉倫也改造了他的母校——天主教伍華中學。

巴金說:「路本沒有,因為走的人多了,便成了一條路。」區嘉倫用行動實踐了這句話。

昔日的宅男,在中學時加入了越野隊。但當時伍華沒長跑風氣,越野隊開始時是以「足球隊搵個,籃球隊搵個」的形式拉雜而成。經過一輪訓練後,他在中二一舉就拿下了學界越野賽個人冠軍。因為他橫空而出的好成績,學校才開始注視田徑。

jason_xcountry.jpg

在足壇,凱沙羅頓曾於九十年代締造以升班馬身份拿下德甲冠軍的神話。區嘉倫的中學年代,參加七次越野賽,五度掄元,又身兼800、1500學界冠軍,將伍華由田徑D3(第三組別)兩三年內拉上D1(第一組別)。

「那時,全校無人唔識我。」

jason_ATH D2 039 BO1_NWC.jpg

飛揚後的落寞

與吳輝揚教練伉儷合照既成蛟龍,當然不會甘心只游於學界範圍的淺水。

幾年前,中學還是七年制。中四至中七幾年,人家讀書,區嘉倫也讀,但他還在吳輝揚的訓練下,添上了入選港隊、衝擊香港青年半馬紀錄的使命。

「跑出成績,有三個人我要感激:父親、龔廣培校長、吳輝揚教練。」

jason_FaiYueng.jpg

但教練吳輝揚也叫他先讀好書,才去爭取跑壇上的榮耀。

結果第一次會考,六分,多得當時校長支持才可回校重讀。第二次,忍痛把長跑擱起來備戰,終於熬出十四分,可以原校升讀中六。

中六時,如願入選港隊,也開始領略在公開賽奪冠的滋味。

「那一年是我最風光的一年。」1小時16分48秒這個半馬個人最佳成績,也是當年吳輝揚帶他南征北討時於揚州寫下。

天王劉德華說過,他喜歡做第二,因為前面永遠有個目標追。做第一,高處不勝寒,無敵也是最寂寞。

與當時的香港紀錄只差40秒,而他這位第二,尚有一年半的時間去追。區嘉倫以及身邊許多人,都認為以他的進步幅度來說,破紀錄只是時間的問題。

命運弄人,破不到就是破不到。「我跑了很多次的1小時17分,就是無法再進一步。」

區嘉倫預科唸的是理科,過來人都知道,那是比會考難上幾倍的課程,根本不可能像會考那般,花幾個月閉關就能應付。區嘉倫失落於高考之後,也曾經問過自己:值得嗎?

眼見同齡的人拾級而上,自己除了一堆冰涼的獎牌,似乎甚麼也沒有了。

還好,跑步的卓越成績,輾轉間還是為區嘉倫帶來了上大學的機會。縱然比別人稍遲,但總比沒有好。他也沒有辜負運動員入學的身份,去年就代表浸大奪取了大專越野賽冠軍。

jason_secodary_prize.jpg

茫茫人生,好像荒野

近年,區嘉倫才開始接觸全馬。

「以前未夠心智成熟,唔敢玩全馬。」

翻查紀錄,他只跑了一趟全馬,2012年,3小時10分58秒。

這個時間,一般人來說是極佳。但對於區嘉倫的半馬成就來說,則未免太馬虎。「最長那次長課不過是30K。」難怪。

那次出賽,有特別原因——區父決意與要兒子一起出賽。之前一年,區父未竟全功。2012年,他終於在六小時內跑完全程。

「那是我第一次與父親一起走全馬,可惜也是唯一一次。」

去年,區父因病離世,舉家自是陷入愁雲慘霧。對於區嘉倫,這個人除了是父親,也是一手帶他走進長跑世界的啟蒙導師。如今領跑人遽然而逝,直教這年輕人的世界棟毁樑摧。

家中長子,頓時要挑起擔子。兼職、練跑,成了他的麻醉藥。經此一役,老盡少年心。「我老啦,成日與同學們無咩好講。」說到這裡,本已泛紅的眼眶,更添上了一抹同齡青年所沒有的滄桑與早慧。

為了新嘗試,也為了紀念父親。目前區嘉倫,正積極為全馬備戰。下一站,將會是首爾。

jason_scm.jpg

「盡力啦,寓賽於練。」經驗似乎很多的區嘉倫,說穿了,還不過是個剛滿二十三歲的小伙子。他的時間,的確,尚有很多。

「若非跑步,我應該老早出來做事了。可以說,跑步改變了我很多,使我在面對人生的風浪時有勇氣堅持下去。」

由追逐賽場成績,到追求家庭安穩,區嘉倫,這一生也在進取。

區父雖然走得早,但卻給區嘉倫留下了最珍貴的遺產。以後的賽事,無論在世界哪一角落,相信他亦會與兒子同在。如同當天,有兩父子在寶林運動場一起流汗,一起心跳,一起走過那跑一圈獎一元的有情歲月那般。

jason_unicef2000_podium.jpg

(本文原載於必達體育會網頁)

廣告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Twitter picture

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