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香港渣馬的獎牌公佈了。難看嗎?美感這回事見仁見智,在我看來,未至於美,但也不至於是要拿出來鞭撻的那種難看。畢竟比它難看的,大家又怎會沒見識過。
以日本來比較,好像有失公允。所以有跑友說:「連大陸不少完賽獎牌也比它好看。」以大陸大賽來比較,不得不說確是。單以我自己參加過的來說,2016年廣州馬、2018年廈門馬也看得出設計的用心。蝦嫂參加過的南京女子半馬,完賽獎牌更是我見過數一數二的經典作。



但公道一點說,大陸那麼大,災難級獎牌也有不少。就像2016的重慶馬,獎牌設計真的非常令人失望。

說回2019香港渣馬全馬完賽獎牌,其中幾幢建築物是甚麼,大家都一時說不清。更為人咎病的,是當中有個吊起的人,「新年流流」予人感覺極不吉利。
同是跑者的松浦彌太郎曾言:「不要把品味和自己不同的人當笨蛋。」你當然可以說有人因為不喜歡香港渣馬就「為鬧而鬧」。但平心而論,如果不少人異口同聲覺得一款設計有問題,那就不會是沒有問題了。
同是渣馬,不妨看看臺北版本。


主辦方並預告,2020及2021兩屆,均會採用路跑界傳奇人物推出一系列套裝組獎牌。2019 – 2021三屆的奬牌盒,將可連成為一系列,增加收藏價值。
其實,臺北渣馬的獎牌設計早已備受好評。例如在2017年的那面就刻有盲人點字,顯現了對視障跑者的尊重。

有人說,鈔票人物選擇反映了一國之質素。優秀的國家,往往不會只印國家元首於鈔票上。例如日圓上有夏目漱石與福澤諭吉,以往的德國馬克上有克拉舒曼與高斯,韓圜上則有學者李珥與書畫家申師任堂。忽爾覺得,馬拉松獎牌設計,或多或少也使人有類似的感覺。
看到這裡,真覺得自己錯過了臺北渣馬。
附:2019臺北渣馬獎牌設計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