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加敦煌馬拉松,遊覽也是極重要的一環。若非古城的吸引力,誰會無故走到大西北參賽呢?
今次我的行程是這樣:
第一天:敦煌西線(參加當地團)
第二天:鳴沙山、月牙泉、莫高窟(參加當地團)
第三天:領取參賽用品,輕鬆閒逛
第四天:正式比賽,然後即日離開
一、景點
敦煌西線主要是看遺跡,包括敦煌古城、西千佛洞、陽關、玉門關等。最後還到了雅丹魔鬼城看日落。






值得一提,網上常說莫高窟門票需預訂,但我試過在官網因為証件輸入問題無法成功預訂。經歷一番折騰,在官方微信問工作人員後,他們回應說我說「你在當地買就可以啦」。最後,我是光顧當地旅遊公司成功以正價買到票。


當地有三大表演非常流行,包括《又見敦煌》、《絲路花雨》及《敦煌盛典》。我在網上做過資料蒐集,其實三個表演各有特色,但一般都認為《又見敦煌》總分最高(價錢也最貴),於是我便觀賞了這個。

這是我看過最創新的表演,基本上頭三份二觀眾都不能坐著,反而要走來走去看表演。演員會從你的四面八方冒出來,不單在左右,而且還會在上方或者下方。女導演王潮歌也是來頭不小,08京奧的開幕與閉幕禮,她也有份與張藝謀合作。
二、飲食
說到吃方面,大西北的口味當然與廣東口味大異其趣。當地流行吃牛羊驢肉,吃不慣的朋友,可能會覺得「冇啖好食」。但如果你是自認重口味,尤其愛好羶味的話,恭喜你,大西北等你來。以下姑且介紹幾款我嚐過的當地名物。

「羊肉合汁」基本上是一碗羊肉湯粉,再加一塊餅,是當地人喜歡的早餐。「夏家合汁」是當地的名店。怎麼吃?我看當地人是先吃掉粉,再把那餅掰成小塊放進湯中吃,便照做如儀。湯粉,還好,但如果怕羶的最好不要吃了;而餅到湯中很快就幾乎溶開,吃下去感覺很一般。

這家「順張黃麵館」又是名店,連Lonely Planet也有推薦,許之為全市萬千賣驢肉黃面的店之中,值得一試的一家。由於驢肉黃麵我早已隨便在酒店樓下吃過,所以比較之下,才知道這店出品才是真正好,一改心目中驢肉印象。
這店肉與麵分開上桌,麵我不覺得特別出色,但肉以類似鹵水形式處理,吃時蘸混有蒜蓉的醬汁,不得了。而「杏皮茶」(或稱「杏皮水」)是敦煌極為流行的飲料。同樣地,試過大量生產的貨色之後,再試順張這裡的版本,價錢貴幾倍,但卻好喝不只幾倍。

別為名字所誤,所謂「胡羊燜餅」是一大盤多汁的羊肉寬麵。在吃團餐時原來早已吃過,當時並不識這原來是名物。後來到「胡羊燜餅」這人氣店(不得不說,很叫人滴汗的一點是:當地食店名稱大同小異,感覺都是隨便改)再吃,才真正認識到這麵真的不錯。羊肉綿糯,汁頭豐厚,而麵則帶嚼勁。
三、幾點建議
1. 敦煌歷史悠久,而且坐擁藝術寶庫莫高窟,所以實在值得各位遊覽前做做功課。相關的書、紀錄片很多很多,我自己在出發前也翻看了一堆,以下一些我認為值得向大家推薦。
央視紀錄片《河西走廊》
到敦煌不宜只識敦煌,認識整條河西走廊的歷史更全面,這是我回港後的強烈感覺。這紀錄片拍得很精彩,中間輔以戲劇情節,使觀眾可從多方面認識這條大西北要道的歷史背景。如果你沒時間的話,建議只看第七集,主題正是「敦煌」。
陳年NHK紀錄片《絲綢之路》
這套經典作,TVB亦曾播過,旁述是鄭裕玲,對此有印象的肯定年紀不會太輕,沒料到現時網上仍能重溫。那喜多郎的配樂,一響起就充滿回憶。
Lonely Planet 旅遊書《甘肅和寧夏》
這應該是最簡略而最集中而全面的甘肅旅遊資料了,特別是莫高窟有專門章節介紹。翻一翻,你會對當地情況有概略印象,方便策劃旅程。
2. 通常到外地參加馬拉松是先跑後遊,但今次,我反其道而行,是先遊後跑,明顯就是為了避開五一人潮,不過今次卻發現五一人潮似乎沒有想像中的多。所以如果明年賽事仍在五一舉行的話,大家可以考慮「先跑後遊」,好處是玩得更為安心,當然酒店房價等等,也會變得相對較貴。
3. 有時間的話大家可以,走河西走廊,除了遊敦煌之外,又可以向蘭州方向,遊覽酒泉、嘉峪關、張掖及武威等地。至於交通,由於地點距離遠,坐火車動輒六七小時,所以大多數旅者都會選擇臥舖,睡一夜就可到達目的地。
4. 香港一般沒有直飛敦煌的航班,大家可能要在北京、西安或蘭州等地轉機,所以遊覽的時候也可以考慮轉機地點而靈活策劃行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