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Q就如黎張劉郭,說出來無人不識。但對此感覺最烈,一說起就回憶洶湧的,始終還是那幫廿來三十歲的人。
一天已是太長的,不只政治,還有網絡。LINE曇花一現的煙塵尚未散盡,ICQ這IM始祖竟悄然復出。當MSN已成半老徐娘,以為面書艷壓群芳之際,I,C,Q,三個連起來叫人腎上腺素急增的英文字母,相逢見面應不識,你怎麼回來了,我的沈佳宜。
六?七?八?九?你的ICQ UIN是多少?百萬千萬或是億,數值隱然翻開了ICQ當年塵封了的浩蕩。網絡發展實在太火箭,好幾年沒碰的工具等於給我們掃入了回憶中的寒武紀。那密碼啊,給恐龍不知啣到哪裡去了,好不容易回想起來,那登入的汽笛聲,那帶著立體聲的喔噢……喔,噢,那些年,才驚覺就是這麼轟隆轟隆的甩了在後頭。
就像穿上了十幾年前流行的York大喇叭變色龍,剎那的別扭之後,更深重的是回憶。當時,也許你在為公開試而奮力迎戰,也許你在大學宿舍享受著青春最後的一段逍遙,擱擱擱,夜半敲門,等某人上線,直教晨曦換黑夜的時日,誰沒有呢。這一代,沒有面書的赤裸,也沒有互通情書的詩意,情場進退只能體現於Visible與Invisible的攻防計算,以及在「超級歌詞庫」翻撿出來的林夕黃偉文,一趟又一趟的填塞在info欄。沒有歌,怎敢說心事?
把時間囊打開,再尋常的事物也因距離而變得美。型英帥靚正,曾經熟悉不過的網名,士別數載又重展於眼前,建立的群組依然完好無缺。撣走積存數年的網絡灰塵後,不少人都刻意不改當年網名,有默契而帶點一廂情願地,企圖把一切都凝固在那段青春多得耗不完的日子裡。
你info裡的歌,是否已成懷舊金曲?我則赫然發現,自己最近一次把info更新,已是六年多前的事。當年,我喜歡以自己的文字塗鴉填寫info。不時從朋友口中得悉,我的info原來有不少所謂讀者。為此,沒考究太多,只知道當年青澀而肉麻的文字,如今我已沒能力再寫出來了。
美好的,沉澱了,沒有火花不要燒。這一趟ICQ的死灰可以復燃多久,其實已不重要,拾起回憶一片,互道一聲珍重,不是很好了麼?我撫我的4S,你摸你的GS II,向左走向右走,刷刷刷,我們繼續自拍打卡Whatsapp,為未來刻下一道道或深或淺的回憶印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