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情

最近的大發現:有熱情的人,比中六合彩頭獎還有福。

因緣際會,最近幾個星期的周末,都在台灣作家劉克襄先生的帶領下到郊外踏青。感激這場緣分,否則我不會對行山活動有了全新的詮釋。

一直行山,都是出發前選好山徑,然後匆匆走完了事。最多最多,就是拍下幾張照片,讚嘆一下景色美妙,感覺良好一番就夠。說到底,最重要的還是走它一趟大汗淋灕,稍紓一下平日暴飲暴食的心理抑壓。

和劉老師行山,他不同。整個山頭,植物生物,都是他的好友。見到這棵樹,那隻昆蟲,很多都能道出名字,問一聲好。由於沒有太固執的既定路程,所以走完不走完,根本毫不重要。縱腳步之所如,憑感覺漫遊於山,偶然遇到荒村遺址,一個石磨,半爿駁坎,總會為之徘徊讚歎。看見土沉香樹被伐,撫著鋒利的切口,其表情竟沉鬱得仿似那是他自己的切膚痛楚。從沒想過會把山中野果放進口中,但劉老師一把山稔一把南酸棗的,我終於嚐到了野果的滋味。那些年,那些微酸,時光似是一下子倒流。

這是熱情。足以感染身邊人的熱情。

不久前,聽香港魚類學會會長莊棣華先生演講。他把珍藏的魚類標本一件接一件的展示於聽眾之前。大夥都不坐了,走到講台前,嗅著那酒精混和魚身那獨特的鹹腥氣味,興緻勃勃的去摸去碰那些奇特的魚標本。原定八時結束的講座,竟超時至十時半方不得不散!成了標本的魚,硬而冷,卻無礙傳達講者的無限熱情——他說大自然的造化神奇,比周秀娜的魔鬼身裁還要曼妙。

這是裝不來的熱情。

熱情,沒年齡之分。最近認識了一酷愛古典音樂的小朋友,說起鋼琴家來,如數家珍。年紀輕輕,不愛潮流明星,卻偏好耄耋之年的荷洛維茲。平日沉默寡言,但在msn說到音樂話題,卻是滔滔不絕。其熱情,我隔著熒光幕也能感覺到。

他們,都是有福的。熱情所至,即是那不是事業,只屬業餘愛好,也足以值得你把一生的愛都傾注進去,看著它在你心中茁壯成長。從此以後,「kill time」這個詞會從你的字典消失,生命也就因一股熱情而變得極為忙碌而具意義。寫書法、捕昆蟲、種盆栽、耍太極,甚麼都好。本是閒來鬧著玩,終於流連忘返,誤打誤撞弄出名堂的,例子不勝枚舉。

相對而言,沒熱情的,真如梁啟超所言,是天下第一等苦人。不想工作,沒有嗜好。上班是行刑,放假也是坐牢,這算是怎麼樣的人生?失去熱情,原來那麼可怕。終於明白,電影《狂牛》中,最後退出拳壇的羅拔迪尼路何以會看得人黯然神傷——原來與他身體發脹,根本沒大關係。

做人,早知寂寞的時候多。熱情這根忘憂草,又豈能不抓緊?快樂是心中富有,名和利不刻意追求,道理本應一早知道。

廣告

奪命金

 

《奪命金》控訴香港社會瘋狂拜金,主題並不新鮮。但戲仍然好看,關鍵在於導演把三個其實不算太特別的故事巧妙扣連,湊成濃郁戲味。就如有些餐廳,食物不怎麼樣,如若裝潢雅緻,服務優質,也有足夠理由留住客人一樣。

致力跑數的銀行職員、面對置業問題的小夫妻、營救老大的黑幫小混混,大家各有故事,卻同是為錢而憂。三方人馬,原是各不相干,卻因一高利貸意外身死,遺失大筆現金而產生千絲萬縷的糾葛。這種三線發展,不期然令人想起塔倫天奴經典名作《危險人物》(Pulp Fiction)。杜琪峰今次展示了極為圓熟的導演技巧,融合三線,手起刀落,毫無黏滯之感。戲名《奪命金》,可說是向其三十年前之處子作《碧水寒山奪命金》傲然回顧。

三線故事,以任賢齊胡杏兒一線較遜色。欲表達置業之艱,卻又添上親情困憂,反使焦點模糊不清。相反,何韻詩飾演銀行職員看得觀眾舒服,劉青雲演黑幫小混混更是入型入格,最為出色。不過,一眾五湖四海的綠葉更是差點盡奪主角光芒——盧海鵬、蘇杏璇、姜皓文、黃日華、譚炳文等,全都功不可沒。相比之下,主題帶出的全民病態投機,雖有同感,卻欠新鮮感。

三路主角,最終都能憑藉意外財或是親情尋得救贖,擺脫眼前困境,正好印証「錢非萬能,缺錢卻是萬萬不能」的這句老話。劇終,彼此路過相逢應不識,摩肩接踵,擦身而過。可見金子除了奪命,也是救命。《奪命金》的主題未見新鮮,諷刺未盡深刻,然而電影枝葉繁茂,足以使觀眾領受百二分鐘觀影之樂。杜sir三十載回首,驀然作別碧水寒山,總算交出不俗的答卷一張。

曼聯慘敗於同市宿敵曼城腳下,或許真的年紀大了,竟沒太多不岔。反而使我念念不忘的,是對家意大利前鋒巴洛迪利轟進首球後不可一世地展示的「Why always me?」T恤。

不如坦白地承認吧:是,愈「寸」的人,愈得我心。連這個有「腦殘」渾號的巴洛迪利,自昨晚開始,厭惡感竟出奇地不增反減

杜月笙認為:「頭等人,有本事、沒脾氣;二等人,有本事、有脾氣;末等人,沒本事、大脾氣。」沒本事而大脾氣的,滿街都是,其討厭不亞於圍糞蒼蠅。我不認同杜大亨的是第二點,有本事有脾氣的,在我心中並不二等,反而有著難以言喻的魅力。像寸到出汁的摩連奴,我對他的仰慕坦白說只會比對費格遜更甚。

所謂藝高人膽大,寸人者,也非底氣十足莫辦。寸,其實很冒險很義無反顧的一條路線。若有失敗,必遭對手奉還以數倍的訕笑謾罵。所以,想寸,想有型,背後的苦功必不可缺。人前顯貴,背後受罪,道理總是不變。選擇做好好先生的話,嗔拳不打笑面,日子一定過得舒適——不過就是太舒適了。

所以,為嚇醒貴族而創作驚愕交響曲的海頓、慷慨就義的譚嗣同、拒絕為希特拉拍宣傳片而出走的費立茲朗、因主持美國原住民而拒領奧斯卡小金人獎座的馬龍白蘭度……這批前人,在某些人心中肯定或多或少都有點寸,但在我眼中他們全是有型之士。寸得起,無疑是艱苦努力後的一份大獎。

巴洛迪利昨夜公諸於世的這T恤,不同尋常過了一季就換款的球衣。「幹嗎總是我?」,這種問題在人生中可以提太多次了,衣服也可以於適當時候一穿再穿,永不過時,多好。有誰看到的這件潮貨的,麻煩給我捎來一件,萬分感激。

米堆冰川

上周跑步,因熱身不足而大腿抽搐。皺起眉頭,自行按摩之際,竟沒來由地按出一段數年前的回憶。

記得那年夏天,有感光陰易逝,就趁自己尚算年輕,決意一闖西藏。同事引領下,那十七八天的旅程,心跳不止,是因為美景,因為海拔落差,因為恐懼途上泥土塌方,更是因為付出了無盡的體力,比如在米堆冰川的那天。

當時,青藏鐵路剛開通,我們沒有趁這個墟。為貪圖那險峰上的無限風光,只租了輛越野車,僱了司機,就由成都翻山過嶺的在川藏公路前進,打算花八天跑到拉薩。此後,每天至少有八小時的時間,我坐在副駕駛座上,反覆聽著司機最愛的歌曲《卓瑪》,看著車外絕美的風景,有如光陰跑得那麼快的給我們甩在後頭。

過了四川省,進入西藏自治區範圍後,其中一天途經然烏鎮與波密縣城之間的米堆冰川。此冰川全國知名,有緣走過,實在沒有不逛的理由。

買票後,方知費用包括導遊服務。導遊是個四十來歲矮個子,一身黝黑帶紅的膚色,笑容可掬,標準藏民模樣。集合十來遊客,便成團起行。但見導遊身形矯健,敏捷如飛,崎嶇石路如履平地,要追及他可真不容易。未幾,我們耽溺拍照,且有點氣力不繼,已放棄跟隨,決定來一趟貨真價實的冰川自由行。

走到可及之處的盡頭,看到凝於腳前的雪水,就如鏡子映照出我氣來氣喘的窩囊模樣。誰說欺山莫欺水?那刻山水都在欺負我!天地悠悠,風霜雨露,徹底馴服了我一直自以為是的高傲。

回程,更是痛苦。就好比刀子捅進身體深處後,拔出來那一下才是要命。想起來時那攀高過低,沒一寸平坦的路,還真後悔怎麼如此衝動的花錢買難受。大夥匍匐前進,新買的行山鞋沒把我的腳刮出水泡,已是最大恩典。新簇的鞋底,在海拔三千米的國境之西,一步步的碰上了千年古石,相遇縱是奇異,卻可惜並未能為我減輕勞累半分。勉力前進下,沉默久了的大腿,終於忍不住高聲吶喊。在這個給評為全國排名第四的冰川中,我終於抽搐了。

「賣老抽!賣老抽!」我的吶喊取代了大腿的呼叫,同行伙伴一時意識不到我故作堅強下的幽默感,還以為我在說甚麼廣東醬油。也多得他們頃力襄助,拉筋的拉筋,安慰的安慰,才使我不到幾分鐘就可以一拐一拐的繼續走回起點。

在一條小村落旁,趁司機還未到,伙伴都抓緊時間拍照。我不敢再動太多,只得找塊大石頭躺下稍歇。雖說是七月,甚麼「驕陽似火」的形容詞卻絕不會適用於海拔三千米的土地上。人靜下來,沒受太過污染的空氣顯得格外清寒。下意識把風衣揪得緊緊的,頭頂上一片蔚藍,把遠處的念青唐古拉山脈襯托得更為偉岸。曖曖遠人村,零星的藏語透過斑駁簡陋的村落外牆傳來,那一刻我突然感激起這次抽搐的緣份。

曉星夜寒,竟勾起了那美好日子的追悼。原本漸變黑白的畫面,料想不到因一次意外抽搐得以重新回來,色彩再次塗上,斑斕得如那西藏滿路都是的經幡。

侯衛東官場筆記

 

夜雨連綿,跑不了步,這幾天晚上窩在家裡,仍是其樂無窮,都拜內地官場小說《侯衛東官場筆記》所賜。最近一兩周,每有空閒即不忍釋卷地追讀。正版至今已出七集,本擬讀畢才寫感想,但讀到第四集,還是忍不住要先談談。

官場小說近年於國內書市甚為吃香,幾年前王躍文的《國畫》一紙風行後,相類小說即隨之湧現,到今天足以自成一派,於實體或網上書店佔上一席之地。《侯衛東官場筆記》於近年同類作品中尤受注目,記得我也是因為某次到深圳書店閒逛,看見店內放上一大疊,好奇之下才把第一集買回去的。

隔了一條深圳河,閱讀口味也大相徑庭。香港似乎沒有多少人留意,但在內地此書肯定賣得火紅,皆因作者小橋老樹在2010年「中國作家富豪榜」已憑190萬版稅,以「新人王」姿態一舉打進了第22位。無他,於內地升斗市民眼中,政府官員可畏可恨,遙不可及的官場格外顯得迷人。內裡秘辛,採之擷之,足以編成看不盡的百官圖。

初以《官路風流》之故事名稱於網絡發表,作者自稱已屆不惑之年,為「某省某市某局局長」(如此神秘自然引起讀者揣測紛紛,猜其隸屬四川省、湖南省、重慶市者均有)。無論如何,作者為官場中人是絕對可以肯定。一如曹雪芹之於《紅樓夢》,若非身處其中,根本無法細緻寫出賈府實況。小橋老樹筆下,同樣可使讀者看到深入地看到內地官場眾生相。

讀著故事,無法不想起日本漫畫家弘兼憲史的名作「島耕作」系列。故事伊始,主角侯衛東大學畢業,人浮於事的成了杜撰窮鄉青林鎮的基層公務員,歷盡艱辛才俯拾而上的爬至高位,經歷與島耕作於初芝集團中如出一轍。無獨有偶,島耕作中大灑的鹽花,於侯衛東身上也是少不了,故事開始的畢業之夜,即有一段侯衛東與當時女友張小佳的纏綿情節奉上,供讀者「熱身」。此後,鹽花總會不忘於適當時候出現來「調味」,看來今日的暢銷小說都免不了這一套。

撇除這些,侯衛東故事的最大亮點其實在於人情世故。透過小樹老樹的描寫,讀者必能感到官場凶險無比,處身其中,如履薄冰,稍有不慎定必「車毁人亡」。為官者求利益圖生存,知所進退的背後思量,是整個故事最精彩的地方。出來社會打滾過的人,讀這書必定感受殊深。出版社標榜這是「公務員必讀官場百科全書」,我則認為這書值得所有受人二分四的打工仔參考、思索。

最不爽的,就是侯衛東太成功了,二十七八歲即官至市委書記秘書,還要因為開辦石場而坐擁數以百萬計資產。看故事勢頭,最終這個侯瘋子會攀至省級幹部的級數。讀著,看著高不成低不就的自己,不免自慚吧。不過,老套一點說句,各有前因莫羨人,侯衛東所付出的一切,又是我承受得起的嗎?

還是好好享受故事吧,自己做好本職工作,不要遺失應有的工作熱情與幹勁,其實已不錯了。故事曲折,人生平淡,日子本應如是。

連結:《侯衛東官場筆記》全集

出差

偶爾有出差機會,就算只在香港境內,也是好事。

起初會埋怨,但後來卻期待,甚至地點愈偏遠愈好。因為,很多地方,若非「被迫」,倒真的不會無故踏足。

比如不久前遠征長洲,工作完成後,時間尚早,足夠讓我四處亂走。那天下午,品嚐到甘永泰鮮濃的魚蛋之餘,還冒著微雨在冰糖葫蘆店前與一頭金黃貓咪玩得樂而忘返。

又如早兩天上午到了柴灣。此地,除了每年清明掃墓以外,就沒甚理由會說服自己跑來。既來之,則安之,查找過柴灣沒甚麼食店值得拜訪,就決定到附近大潭水塘走走。

工作過後,文裝卸下,換上背心短褲運動鞋就起程。漫不經心的走,大潭水塘原來比想像中更美。樹葉沙沙,鳥鳴蟲叫,聽著竟使我忘了平日總不忘掛上的隨身聽。沉默地由港島徑走到衛奕信徑,心裡卻不無興奮。臨時變卦,捨棄原定路線,一口氣跑上599級的「天梯」,直奔畢拿山峰。氣喘如牛的獎品,是大石上一回愜意躺臥。閉上眼,雲很淡,風很輕,明澈的港島與九龍,盡在我的山下。

人與地,原來都有緣份。刻意的迷路好了,天公造美,摻著金秋的微風與陽光,就是尋常一瓶蒸餾水也變得倍加可口。出路在哪,根本不用知得那麼快那麼清晰。

喬布斯,沒有光環

喬布斯在我心中,沒有光環。

蘋果彼思,傳奇一生,豐功偉蹟,將有人排山倒海的重提,毋須再多講。

但一將功成,資本主義下壓搾的萬骨枯,又豈能忘記?手提電話由百花齊放到定於一尊,大家拿著一樣的手機,稍有閒暇,即呆呆地做著差不多的事,活脫是科幻片預告未來世界的恐怖情節。所謂改變生活,其實禍福難料。

喬布斯是人,不是神,不可能沒缺點,也同樣敵不過死神召喚。

然而,這樣有血有肉的人,就是以他在世的五十六年,示範了甚麼叫做熱愛生命,投入工作,不屈不朽,永不言棄。這是大家不會不明白的人生價值,但喬布斯卻真的做到了。

其早逝,更提醒了我應注意健康。沒有健康,哪來條件熱愛生命?

也許無數人像我一樣,在家抱iPad,上街帶iPhone,跑步時也不忘以iPod伴隨。這也許不是好事,但不得不承認Steve Jobs真的改變了我,以至全球無數人的生活習慣。

教主,好樣的!你是人,不是神,但你讓我明白到原來人真的可以活得如此精彩,不得不佩服。

所以,今早知道你離開了,無法不黯然,惟願你一路好走。

延伸閱讀:喬布斯語錄

沙發上的馬拉松

暗自想過,跑一趟全馬,是我在死前必須要做的事情之一。

2012年渣馬快來了,經過兩年十公里賽,兩年壁上觀,今年決定捲土重來,參加半馬。量力而為,循序漸進,寄望為未來全馬鋪路。

不少人都說,長跑很悶很苦,我並不反對。傳說中那運動期間燃起使人快樂的化學物質「安多酚」,恕我還未體會到。直到今時今日,每次練習仍是不情不願的去捱。不過,可以肯定的是,長跑於我有恩,它教我甩掉數不清的脂肪,迎來不一樣的生活。基於這份帶點複雜的感情,凡與長跑相關的話題,於我總是興味盎然。

所以,這幾年讀的書,自然也少不了長跑的踪影。以下幾本,有較深印象,就趁2012渣馬報名期間,公諸同好,但求燃起大家的長跑慾!最低限度,來一次沙發上的馬拉松,也是功德無量吧。

1. 村上春樹《關於跑步,我想說的其實是……》

幾年前看完這書,後來,斷續聽不少人提起過。這書,村上迷看,長跑迷看,兩者皆是的,更不會不看。

算不上村上迷也算不上長跑迷,但反正我就是看了。這是作者在2005年夏天到2006年秋天有關自己長跑、三項鐵人賽的隨筆,讀著,讀出了村上的真心告白,那長跑者的謙卑。

村上筆下,絲毫沒有掩飾自己的懦弱。反之,參加各項比賽時的肉體艱辛、心靈軟弱,都給相當細緻的紀錄下來。尤其是在北海道跑一百公里「超級馬拉松」的一章,更是讀得在睡床的我心驚膽顫——百公里!跑十一小時!思之已是怵然!

但著作最具價值的不在於此。最有味道的,乃在村上反思「長跑」與「成為小說家」兩者間的關聯與意義。由最初的為身體健康而跑,日久竟悟出了與職業之間相連的哲思。跑了,也寫了四分一世紀,兩件同樣是積頃步以至千里的事情,於作者生命中佔上了無以取代的地位,難怪作者坦言希望墓誌銘刻上「作家(也是跑者)」這樣的身份。

2. 克里斯多福‧麥杜格《天生就會跑》(Born to Run)

作者為長跑愛好者,因腳痛問題,有礙跑步,故遍尋名醫。結論卻使人洩氣:長跑於人耗損甚鉅,早日回頭是岸!極不甘心之下,作者偶然看到有關「塔拉烏馬拉」族人的報道。這群遺世獨立,居於墨西哥的原住民,是世上最強的長跑手,強得跑贏野生動物,甚麼奧運馬拉松冠軍,更加不在他們眼內。

讀這書,隨著作者追尋隱世高人,有如小說般離奇。塔拉烏馬拉族人,完全顛覆了我們一直以來對長跑甚至對運動的認知。甚麼精良貴價裝備對他們來說簡直是障礙,他們赤腳就可以跑上百公里,目的只是為了快樂而已!

看我們,在落地玻璃前的跑步機上,看著卡路里計,咬緊牙關的掙扎著……

3. 莊曉陽《四十二公里的風光》

這是難得一本香港人寫的馬拉松隨筆。

作者原為記者,拿了英國外交部的志奮領獎學金後,得以到倫大亞非學院唸書一年,因利成便,便於九個月內在歐洲五國跑完六個馬拉松。正如很多馬拉松跑手一樣,跑完全馬起初是想也不敢的事!

書讀來格外親切,因為作者是從一個香港年輕人的視角去看歐洲馬拉松的得與失,繼而反觀我們自己的馬拉松。而且,作者不是甚麼可望而不可即的長跑高手,全馬跑出「四小時五十分,到五小時半不等」的成績,固然不值一晒,但也絕對能激發起讀者「我也做得到」的熱情。

 4. Bob Glover, The Competitive Runner’s Handbook: The Bestselling Guide to Running 5Ks through Marathons

看名字也知道,這是本工具書,旨在指導人如何加入長跑行列。這類書,華文世界甚難找到叫人滿意的,真遺憾,看來馬拉松還是歐美世界的東西。

幾年前,粗略翻過六百多頁的篇幅,才知道長跑訓練比我想像中還要多學問。此書算是不錯,甚能針對不同目標(5K、10K、半馬、全馬)給予不同指導。數據翔實,能使讀者知道自己的實力應在甚麼位置。如何籌劃時間表、路線規劃、訓練方式等問題,書中所列,應能盡釋讀者所疑。

難得的是,書中還有不少篇幅談及訓練及比賽時的心理狀況,讓人明白馬拉松要訓練的不只是雙腿,還有心智。

Bob Glover, The Competitive Runner’s Handbook

51AO+anxDPL._SY344_BO1,204,203,200_.jpg

The Competitive Runner’s Handbook
作者:Bob Clover
出版社:Penguin

看名字也知道,這是本工具書,旨在指導人如何加入長跑行列。這類書,華文世界甚難找到叫人滿意的,真遺憾,看來馬拉松還是歐美世界的東西。

幾年前,粗略翻過六百多頁的篇幅,才知道長跑訓練比我想像中還要多學問。此書算是不錯,甚能針對不同目標(5K、10K、半馬、全馬)給予不同指導。數據翔實,能使讀者知道自己的實力應在甚麼位置。如何籌劃時間表、路線規劃、訓練方式等問題,書中所列,應能盡釋讀者所疑。

難得的是,書中還有不少篇幅談及訓練及比賽時的心理狀況,讓人明白馬拉松要訓練的不只是雙腿,還有心智。

莊曉陽《四十二公里的風光》

image_book.jpg

《四十二公里的風光》
作者:莊曉陽
出版社:CUP出版

這是難得一本香港人寫的馬拉松隨筆。

作者原為記者,拿了英國外交部的志奮領獎學金後,得以到倫大亞非學院唸書一年,因利成便,便於九個月內在歐洲五國跑完六個馬拉松。正如很多馬拉松跑手一樣,跑完全馬起初是想也不敢的事!

書讀來格外親切,因為作者是從一個香港年輕人的視角去看歐洲馬拉松的得與失,繼而反觀我們自己的馬拉松。而且,作者不是甚麼可望而不可即的長跑高手,全馬跑出「四小時五十分,到五小時半不等」的成績,固然不值一晒,但也絕對能激發起讀者「我也做得到」的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