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人有我有hea回顧

1. 三十

撇脫地承認自己是個老屎窟吧。當說個笑話也要為當中典故經傳注疏一番,又或是想想說話該如何以潮語包裝使年輕人更易明白時,沉默原來最省事。

2. 進補

耳邊無聊噪音愈多,就愈感到人類精神文明的可貴可親。真感激這世上有那麼多好的報章雜誌書本電影音樂……

3. 節食

放低執著,可以不吃就不吃,竟得到健康、精神、金錢、時間等可貴回報。

4. 運動

其實我不喜歡跑步,但堅持這個沉悶的運動讓我學曉忍耐。行山則是愉快的,天地有大美,主動認識身邊一草一木,很多不快事也格外容易忘記。

5. 珍惜

人生苦短,家人、情人、朋友,努力珍惜。

廣告

忍夠了3,奮不顧身的轉台數碼通,以為擺脫了通訊煉獄,誰知道只是由第十八層跳上第十七層。我不知道,是不是幾堵牆,就有能耐把3G變成2G,甚至連訊號也隔絕。事非經過不知難,說得太對。在香港用電話3G上網之難,感覺就如一個前列腺脹大的男人——偶爾的暢順,也足夠使你感激流涕。

問其原因?答曰「太多人用」。原來選擇電訊公司,首要條件是「少人用」。

漸懂得在香港生活,最好不要問太多。

不要問為甚麼乜壽司物拉麵永遠還有二三百人在你前面輪候。人家拿sick leave拿annual的,你有麼?

不要問為甚麼你自以為滿有計劃預早一個月訂檯,但那些天價自助餐仍是fully booked。你應該檢討一下自己為甚麼不早半年預約那麼失策。

不要問為甚麼付錢看足球轉播,也幾乎要在家訂做一個櫃來放各式各樣的解碼器。算吧,不用站在商場看世界盃你已是幸運兒。

不要問為甚麼唱K前不是考慮金錢、時間,反而是要先想想歌星們是哪家唱片公司。

不要問為甚麼逛書店也要像召妓般,要走上旺角的唐二三樓。

不要問為甚麼幾乎篤串魚蛋也會聽到:「有冇儲積分呀?」

不要問為甚麼那麼多人看不明《天與地》。

「已經唔問點解冇得選特首,點解買樓咁叉貴架啦!係咪畀條路行下都唔x得?」

我既答案好簡單:係。

Scottish Shortbread

大家想必聽過:「天堂是:法國人當廚子,英國人當警察,德國人做工程師、瑞士人當管理人,意大利人都是情人;地獄是:英國人當廚子、德國人做了警察、意大利人當了管理人、法國人做了工程師,而瑞士人做了情人。」

這個笑話,不無深意地幽了幾個歐洲國家一默。英國人的廚藝,似乎真的「享負盛名」。身為一個飲食文化博大精深國家的子民,我理應加入恥笑約翰牛的行列。想來,Fish and chips竟成一國之「國食」,確是頗丟人的事。然而,我也對英國之餅食相當鍾情,尤其是,Scottish shortbread。

紅糖、麵粉、牛油,僅此三樣尋常材料,原來就是飲食領域中的聖父聖子聖神,湊拼起來的三位一體,滋味絕對難以言傳。《朱子治家格言》提過:「飲食約而精,園蔬愈珍饈。」說英人不懂飲食,但這小小的蘇格蘭牛油餅,卻跨越崇山峻嶺的體現著東方飲食智慧。化腐朽為神奇,那英倫草根味,直教人想起狄更斯筆下十九世紀的倫敦陋巷。

樸實得有點過份的外型,稍微堅實的質感,咬下去,你才領教到厲害。那牛油的香氣,猛烈刺激著閣下腦部的杏仁核,不停提醒你——世上至少有這麼一樣值得留戀的好東西。其諧協,其細膩,絕不遜色於聆賞畢潯棒下的皇家愛樂樂團。明知是違反健康原則,別管好了,讓我沉淪一下,臨近耶誕佳節,甚麼纖體意識最易崩潰。天寒地凍,蘇格蘭牛油餅的滋味,有如蘇珊大媽歌聲的溫潤,沒誰還有能耐故作矜持。

英人愛茶,舉世聞名,也許佐茶小吃,亦因而變得講究。殘年急景,沒事忙而寒冷的時日,窩在沙發裡,隨便挑齣曉格蘭特,泡一杯濃濃的伯爵茶,配幾方蘇格蘭牛油餅。縱是置身沒有一爐北歐柴火的香港斗室,仍使人有身在愛丁堡的錯覺。感激蘇格蘭,除了威士忌外,也為世界帶來牛油餅這妙物。就此決定,有誰再嘲笑你們不懂飲食,我定必挺身而出,為你袒護。

人型蜈蚣(The Human Centipede)

愛看cult片,愛看之餘,輕則討論劇情,重則模仿對白。身邊親友,早已不勝吾擾,想起cult片就皺眉。最新「擾人之作」,乃《人型蜈蚣》。

《人型蜈蚣》若按原定計劃,應為三部曲之譜。此刻,首兩集已然問世。上映於世界各地,刪者有之,禁者有之。電影,如書,愈禁必然愈紅。早已側聞此片極度變態噁心,身為cult片愛好者,若遇如此「有口皆碑」之作,實無不看之理。

觀畢,發現第一集cult的是概念,第二集cult的是畫面。畫面之cult,多年來早已看得麻木。倒是概念上的cult,於我還有點新意。是故,吾愛首集多於次集。

首集主角,為德籍外科醫生一名。此公擅處理連體嬰分割手術,但未知是否「做果行厭果行」的宿命使然,工餘時間,竟然希望「倒行逆施」,教幾個尋常人硬生生接駁,連成「人型蜈蚣」。接駁點,乃一人之進食口,與另一人之排洩口!

變態奇醫,終於找來無辜日籍漢一名,美籍少艾兩名,嚴加綑綁,手術前也不忘先授之以理論根據,待手術完成,三人自然陷入無邊苦厄。奇醫豢養這條三為一體的「蜈蚣」,訓練之,更餵飼之。目的,只待蜈蚣之首,即那日籍漢完成個人消化程序,變相展開第二部分美藉少艾的精彩「開餐」時間!電影至此,日漢變相迫人食屎,自然萬分委屈,掩面無奈之餘,變態醫生還要在旁手舞足蹈,高呼「Swallow it!! Feed her!!」助慶。可憐那美少女,瞠目「硬食」之神情,真的一看難忘。不怕坦白說,看這幕,聽那誇張音效,嗄,真的笑得人眼淚直湧。

電影宣傳標榜「百分百有醫學根據」(100% medically accurate),惺惺作態,故作認真,其實擺明車馬,賣弄變態。因此,愈認真,就愈可笑。再加上鏡頭沒刻意賣弄太多血腥,足以讓人捧腹大笑一回。

相比之下,換上了黑白鏡頭的第二集,聲言100% medically INaccurate,感覺截然不同。主角變成一矮胖凸眼中年停車場看更(Laurence R. Harvey飾演,此君演技可真入木三分),乃《人形蜈蚣》第一集之天字第一號粉絲,日夜喪loop電影,並自製土炮劇照集,不時一再翻閱。日久,此君漸生「見賢思齊」之心,亟欲效法首集之變態醫生,還要青出於藍,破其紀錄,將十數人接連成巨型人體蜈蚣!

整部電影,平日受盡歧視的變態肥西便不停蒐集獵物,見人擄人,不合意便一鎗幹掉,非常辣手。電影愈後愈變態,肥西連生母也不放過,砸扁其頭顱後,尚要將屍首安放於餐桌前,鏡頭之黑白也無阻其中變態味道。禁室接駁蜈蚣的手術過程,無謂細表,總之是百分之一千的血腥暴力。完成後,肥西不忘向首集醫生「致敬」,以揠苗助長的形式,注射瀉藥迫使蜈蚣各部迅速集體排洩加開餐,最後還要跑到蜈蚣尾部(艷女一名)大幹特幹一番,以滿足其獸慾。

如此的情節,透不過氣吧?問題就是在此——太變態了,倒是沒意思。好的cult片,不應是這樣落重味精的,能cult在關節眼上,才屬精品。

話雖如此,第三集,一件污兩件穢,我還是會看的。老套說句,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