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跑步,我說的其實是……》
作者:村上春樹
出版社:時報
幾年前看完這書,後來,斷續聽不少人提起過。這書,村上迷看,長跑迷看,兩者皆是的,更不會不看。
算不上村上迷也算不上長跑迷,但反正我就是看了。這是作者在2005年夏天到2006年秋天有關自己長跑、三項鐵人賽的隨筆,讀著,讀出了村上的真心告白,那長跑者的謙卑。
村上筆下,絲毫沒有掩飾自己的懦弱。反之,參加各項比賽時的肉體艱辛、心靈軟弱,都給相當細緻的紀錄下來。尤其是在北海道跑一百公里「超級馬拉松」的一章,更是讀得在睡床的我心驚膽顫——百公里!跑十一小時!思之已是怵然!
但著作最具價值的不在於此。最有味道的,乃在村上反思「長跑」與「成為小說家」兩者間的關聯與意義。由最初的為身體健康而跑,日久竟悟出了與職業之間相連的哲思。跑了,也寫了四分一世紀,兩件同樣是積頃步以至千里的事情,於作者生命中佔上了無以取代的地位,難怪作者坦言希望墓誌銘刻上「作家(也是跑者)」這樣的身份。
—————————————–
重讀了村上春樹《關於跑步,我說的其實是……》。
近來練跑相對地多,也結識了一班相當認真的跑友,所以看書也有意無意的向跑步方面傾斜。忽爾想起,村上春樹談跑步的書,多年前讀完後如今已忘記了絕大部分,於是又把它讀一遍。
人家說,不同年紀看同一本書,自會有不一樣的感受。不過事隔幾年,重讀這本書,也因為自己運動經驗多了而另有一番體會。
例如:我真的完全忘記作者提及過自己曾參加過三項鐵人賽。碰巧,我不久前也膽粗粗的試了一回:游泳一公里、騎車三十公里、跑步八公里,雖然未及奧運標準距離,但據此經驗,再看村上對三項鐵人的描寫,已經深有同感。
至於馬拉松,以前匆匆看過的文字,如今看得會心微笑,例如這段:
在37公里一帶,一切的一切都漸漸感到厭煩起來。啊,真討厭,不想再跑下去了。體內的能量完全到底了,好像油箱已經空了還繼續往前開的汽車一樣。…..對徜徉在道路旁邊的空地上幸福地吃著草的羊群,對在車上繼續按著相機快門的攝影師都生起氣來。快門的聲音太大了。羊的數目太多了。按快門是攝影師的工作,吃草是羊的工作。沒道理埋怨的。雖然如此還是不由得生起氣來。
到目前為止,我尚未試過跑37公里的滋味,但在比賽中開始乏力時,確是聽到甚麼也覺得討厭:平日覺得悅耳的曲子變得吵耳,路旁工作人員善意的喊「加油」,那時真想叫他們閉嘴!
跑畢初馬後再看此書,又會怎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