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這樣吃就對了》

 

25498183_1550289795086108_1359071460936764924_n.jpg

《運動這樣吃就對了》
作者:梁家瑋、陳小薇、梁峻嘉

2017將盡,又是回顧與展望的時候。在運動方面,你滿意自己今年的表現嗎?其實除了檢討訓練方法之外,營養吸收也是主宰運動成績的重要一環。想想今年,你吃對了嗎?

對於有恆常運動習慣的人,或者業餘運動選手,談到進食自然要比一般人更加留神。《運動這樣吃就對了》這本書,就是以針對這群人而寫。三位作者之中,梁家瑋及陳小薇是營養師,梁峻嘉是運動教練。三人在書中探討了運動與營養怎樣才能相輔相成。

粗略區分,本書前半談理論,後半講實務。理論方面,此書闡述了運動與營養的關係,並談論到一些運動前中後的基本飲食原則。實務方面,則有頗大部分是運動食譜,從飲料到主菜都有不少好建議。讀者只須依樣畫葫蘆,就可以自製健康可口而有助運動表現的各式美食。此外,幾位作者亦臚列了一堆運動愛好者關於營養的熱門問題來逐一解答,相信必可釐清讀者心中的一堆似是而非的營養及運動概念。

值得一提的是此書印刷頗為精美,配合大量插圖,很能勾起讀者「我也來動手試做這道菜吧」的興趣。就趁新一年好好翻閱此書,掌握運動營養知識,好好訓練,期待再創佳績!蝦叔在此謹祝各位讀者新年快樂,龍精虎猛!
Diet and Exercise Go Hand-in-Hand
by Liang Chia-wei, Chen Hsiao-wei and Liang Chun-chia

It’s that time of year to review and look ahead. Were you satisfied with your exercise performance this year? In fact, in addition to training methods, exercise performance is very much determined by the nutrition you take in. Are you eating the right foods?

This book, written by two nutritionists and a sports coach, explores how exercise and nutrition can complement each other. The first half of the book focuses on theory, cover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xercise and nutrition, as well as basic diet principles while the second half focuses on practice, and includes mainly sports recipes. The authors also address some commonly asked questions on nutrition which helps to clarify specious concepts that you may have heard about nutrition and exercise.

What is worth mentioning is that the book is beautifully illustrated so it arouses readers’ interest in making the highlighted dishes themselves. Let’s make a New Year’s resolution to acquire more sports and nutrition knowledge to strive for better workout results! I wish everyone a happy and energetic new year!

 

廣告

我們走過的直路彎路

有聽過容祖兒《黃色大門》嗎?

「讓那恐龍成群行過枱面,衣櫃入面藏著花園,心儀男孩長駐於身邊……」歌詞意境,抽象非常。在Concert YY中,容祖兒哭著唱這歌。黃偉文說,這歌藏著他與歌者之間的一堆密碼。

是的,密碼。親密與否,有時候就視乎兩個人之間有幾多密碼。一對男女步入所謂的曖昧期,往往就由一些他們兩個人才懂的密碼開始。藍手帕、紅信封,哪怕最無聊的事,一旦成了密碼,就有無限浪漫。

朋友之間也是。朋友之間交情的深淺,不在於可談的事有多少,而在乎無須提到的事有多少。如果大家在一起,即使完全不說話也毫不尷尬,那是非常美妙的修為。年月共處讓大家建立了一套密碼,只可意會,毋須言傳。

擁有共同嗜好的人容易熟稔,容易打開話匣子,某程度也是因為大家有很多事情不須解釋。比如跑者,大家都知甚麼是「PB」,大家都試過「撞牆」,大家都想跑「六大」。對外人來說,行內術語也等於一套密碼。

今年聖誕,我給蝦嫂的其中一份禮物是這個:

22-1.jpg

這是2016年京都馬拉松路線圖的簡約版,下方寫上了名字與完賽時間。對非跑者而言,這組線條絕對是毫無意義。對跑者來說,知道是馬拉松路線圖,當然會明白價值。但如果他本身沒有參加這一屆的賽事,這圖對他來說價值也是偏低。

IMG_3513.png

經典的波士頓馬拉松路線圖「無彎轉」,更加「無聊」,但相信跑過波馬的人不會嫌棄收下這圖。

IMG_3514.png

很想要吧。

對我們來說,2016京馬路線圖的價值在於它是蝦嫂的初馬,也是首個我和她一起跑的馬拉松。這條彎彎曲曲的路線,我們在那年初春一步步的跑過。景點、群眾吶喊,這些有參加的都會見証到。但沿途談天、水站喝水、吞下能量膠的細節,足以構成我們的獨家回憶。

就將這線條鑲在我們家裡吧。是別人看著不解,我們看了卻是會心微笑的一堆直路彎路。

兔子以外的一些感想

多謝各方朋友關心,我和蝦嫂上周在馬來西亞尚未回港,已收到各方好友形形式式的問候,一切都在心中。

這次比賽途中發生意外,誠屬罕見。由於我們並未目睹事發經過,而事件尚在調查階段,比賽背後細節我們亦不清楚,因此誰是誰非請恕我們不便妄加評論了。在這關頭最期望的,是傷者可以早日康復,大步跨過這個坎。

首次到馬來西亞跑馬拉松,更是首次擔任配速員(兔子),對我們來說意義特殊。不過擔任配速員的感想,蝦嫂會另文講述,我也不在這裡重複了。反而想借這次大馬之行,談談對巴生與馬來西亞路跑活動的一點觀察。

一、巴生市印象

巴生,當地很流行寫為「吧生」,面積大概等於半個香港。它最為人熟知的是肉骨茶,除此以外,她並非甚麼熱門旅遊點。所以在網上搜得的旅遊資訊也沒有幾多,其中「小印度」區域與附近的印度教清真寺已算是比較有意思的景點了。不過,這正好體現了馬拉松的好處——若非比賽在此,大概根本想也沒有想過要到這裡。

klang.jpg
巴生距離吉隆坡30多公里,不算遠,駕車大半小時可至。但樓價遠比吉隆坡便宜,故吸引到不少在吉隆坡工作的人在此居住。
CIMG2234-768x576.jpg
身為肉骨茶的發源地,當地人說在巴生的肉骨茶店數以百計。2016年曾經選過巴生十大肉骨茶,結果這家「永春」成功躋身十大。
klang2-768x392.jpg
▲星馬兩國肉骨茶花開兩朵,各表一枝。有別於新加坡的胡椒味,馬來西亞的肉骨茶藥材味濃,而且分乾濕兩種。我自己偏愛濕的那種,總覺得肉骨茶連「茶」也不見的話,實在怪怪的嘛。

二、馬來西亞的馬拉松

聽當地跑者說,大馬近年像中國那般泛起跑步熱,賽事數目按年增加。就賽事資訊網站ahotu Marathons所見,在2017-18賽季,馬來西亞有149場大小跑步賽事,其中全馬佔14場,超馬更多達22場。

以下這些較具名氣的,各位可有興趣一試?

cc9ab9564978e0da9a2ad2e339b3b5c2.jpg
吉隆坡渣馬:香港跑者對「渣馬」一定很有親切感,大馬版「渣馬」可會又想試試?不過,賽道末段爬坡頗多,似乎比港版的更加「魔鬼」!(圖:愛燃燒)
101831zwsaz6t697oypqy9.jpg
馬來西亞馬拉松:以國家命名,舉行的地點在首都吉隆坡。但看其網站,才知道這個新賽事是「一帶一路系列賽」的首站,隨後將會在阿聯酋、印度等一帶一路國家舉行。營運的,是來自大陸的智美集團。舉辦的日期,也碰巧是中國國慶。(圖:馬來西亞馬拉松官網)
20160111fb30s.jpg
▲布城馬拉松:布城距離吉隆坡40公里左右,這裡的馬拉松本來不為港人所知。但去年渣馬的賽事手冊封面,大有向布城馬「致敬」的意味,因而聲名大噪。(圖:中國報)

除了「西馬來西亞」,人口較少的「東馬來西亞」其實也有選擇:

20130825-111738-62939bd0b19336987bbf6d537655c54d.jpg
婆羅洲國際馬拉松:賽事於沙巴舉行,賽事最初在1984年舉行,後來在2008年復辦至今。獎牌的長鼻猴,是婆羅洲上的著名代表物種。(圖:愛燃燒)
42-b.jpg
古晉馬拉松:古晉也是近年不少港人會到的大馬旅遊點。其實「古晉」在馬拉話中就是貓,故該城有「貓城」之稱。2015年那屆,完賽獎牌更弄成貓頭形狀,相信是世上為數不多的貓頭型獎牌了,相信貓奴(例如我)對此一定很感興趣。可惜在2016、17兩屆,完賽獎牌已不再採用貓頭型設計了。(圖:running reporter)

東南亞國家長年天氣潮熱,肯定不利「造時間」。外地跑者不惜千里迢迢前往參賽,大概都是為了一份特別,想試試挑戰自己,或是領略半夜跑步的感覺。

此外,就今次所見,馬來西亞跑友頗為熱情好客。而當地華人不少都諳廣東話和普通話,溝通肯定不成問題,這都成了部份朋友前赴參賽兼遊覽的原因。

跑男跑女點送禮?

【蝦叔】

聽過不少女性抱怨:「買野畀男人真係好煩!」

煩在甚麼呢?她們覺得「男人嘢」是永遠無法認識的領域。她只是知道她的男人喜歡足球、音響、紅酒、汽車……但天呀,該買甚麼好呢?胡亂去買,拿出禮物一刻,一旦男人強忍著笑說「多謝」,自己頓時變成白痴一樣,你說有多尷尬?

例如她只知道另一半喜歡跑步,卻不知道她的男人是個10K 40分內的高手,跑鞋非薄底不歡。結果她胡亂聽信運動用品店員的建議,買了對貴貴的厚底款跑鞋。對方收到這樣的禮物,確是會不知如何面對。

要在男人的興趣範圍內成功買到他心儀的東西,頗有難度,但也不是完全沒有辦法。男人,總會漏口風的,問題在於你是否能攫取那一剎那的片言隻語。

年頭我生日,竟然收到了一部任天堂Switch,原來是因為有一次我和蝦嫂路過黃金商場,我不經意地(良心保証真的是不經意)說了一句:「呢部新野黎,幾過癮架。」

IMG_2419-768x1024.jpg

其實禮物是否合意,坦白說,或多或少也象徵著你對伴侶有多留意。面對不同的人要送出恰當的禮物,絕對是一門結合觀察力、把握力、表達能力的藝術。

現在距離聖誕不足一月,尚有點時間,好好想想你的伴侶需要甚麼吧,預祝各位有個快樂聖誕。

【蝦嫂】

就快到聖誕,又係送聖誕禮物的時候。每逢呢個時候,我就諗起蝦叔曾經送過份好正既禮物畀我。

係乜野?各位觀眾——美國著名雜誌《Runner’s World》的Calendar和log book一本。

IMG_2418-768x576.jpg

雖然我係鍾意跑步,但唔代表鍾意到想聖誕禮物收埋晒啲咁既野。呢個世界不離trial and error,唔衰過係唔會成長。好彩,經過呢次之後,蝦叔算係有啲進步,至少喺送禮物方面冇再畀類似的驚喜我。

大家可能都準備緊送聖誕禮物,如果想送野畀跑步女生,應該送咩好?

其實好簡單,穩穩陣陣,跑鞋、跑衫、跑錶都係好好既選擇(點都好過買咩log book啦係咪)?當然,麻煩各位事前需要知清楚對方尺碼。

有人這樣形容跑步訓練:「沒有最好的,只有最適合的。」這句話,用於送禮亦無不可。送禮其實是兩人關係的一場小測,一次失敗了,下次做好一點就是。就像蝦叔,雖然送的禮物未必次次合意,但至少他再不敢再送log book級數的禮物了。

悼外婆

24312773_10155451508123649_7359789225915149340_n.jpg

外婆入土為安,我也是時候寫下這篇。

心情,很平靜。

打從幾年前她中風,家人都徹底明白,彼此相會的日子已正式進入倒數階段。這些日子,她動不了幾多,進食也要靠胃喉,對於性格剛烈的她來說,無疑是折磨。頑強地撐了幾年,如今她終於累了睡去,大家雖有不捨,但對於她不用再受罪,其實也不無欣慰。

於我而言,最難過的日子絕對不是現在這刻。幾年前,看著她中風,腦退化令她意識一天比一天模糊,那刻我不得不承認,她在意義上已在一步一步走遠。一時半刻,還是很難說服自己接受這個事實。

那些日子,偶然獨自出遊,人在異域,感觸尤深。記得有一次在金門等公車望見四周無人,以及一次在阿格拉坐火車返回德里,冷不防看到鄰座一位祖母替年幼孫子梳頭,眼淚突然就不由分說傾瀉而出。

我常歌頌獨遊美好,實不相瞞,這種突然淚水缺堤的窩囊相不用怕被誰看到,是一個很大的理由。

接下來這幾年,她由家住到了老人院,我唯一可以做的就是盡量抽時間去探望,替不能動的她搔搔背。每次去到,都要確認她還能喊出我的名字,好讓自己稍稍寬心一點,一廂情願地覺得她「狀態其實還不太差」。每次臨走,還會趁沒人在意的時候吻吻她的額角才離去。說到這裡,希望她能原諒我在她纏綿病榻意識模糊的時候才懂做這些。

還記得早幾個月有一次探望她之前在車上滑手機,偶然看到一篇類似甚麼教男人「如何攻陷女生芳心」的騙讚文章,其中一點是說「女生給異性撫頭會覺得甜蜜」。於是,那次我就對她像個小孩子一樣,把她的白髮撫了又撫。

廿多年前母親早逝,令我比一般同齡人更早曉得親人要及時陪伴的道理。慶幸在外婆行動不便之前,我一有時間就會帶她去樓下茶餐廳吃西多士,又或是捎上一個麥記豬柳漢堡。甚麼健康不健康,完全懶得去管。希望,這是她晚年日子中的一點甜美回憶吧。

如同不少南下香港的那一代,來自潮州的外婆半生坎坷。也許正因經歷如此,才培養出她堅韌的性格。沒受教育,字也不懂的她竟然可憑一己之力把幾個兒女拉扯大之餘,還能死慳爛捱的成功置業。身為草根主婦,她沒條件有甚麼愛好,廚藝不甚了了,但卻總能為家人準時開飯,歷數十年而不改。這種面對生活考驗仍能打落牙齒和血吞的拼勁,我這輩子大概也學習不來。

有異於今天的怪獸家長,她對我的學業成績可說是沒有要求,反而對家教要求極度嚴格:吃飯前不先尊稱同桌長輩、上茶樓不為長輩斟茶、接電話不符她的要求……輕則罵,重則打。小時自然覺得約束無理,長大後對外頭的長輩照做如儀,原來已可贏得謬讚。

像她這樣的傳統女人,美德有,但缺點更不乏。由於父母都要上班,自小我就跟她一起住。她嗓門大、無理取鬧、喜怒無常,使我的童年有不少時光都在擔驚受怕中渡過。坦白說,對這些我不無痛恨。但後來自己長大了,給生活巨輪逼迫過了,才開始懂得原諒。沒錯,她是很土很目不識丁,但就只因為她將半生時間都義無反顧奉獻了給我們。

她有時挺自大的,不時自我邀功說:「下世你都要搵返個咁既阿婆呀!」當時我的回應是沒好氣的「係呀係呀」。現在夜深,孤身在電腦屏幕前,只感到一句「劬勞未報」,已無法道盡心中的遺憾。

如果真的有來生,不要當甚麼婆孫那麼沉重好吧?可不可以我們變成朋友,有空我就跟妳去吃西多士,或買個麥記豬柳漢堡到海邊吃?又或是,一起去跑趟馬拉松,帶妳去看看世界之大?那時,我定會給妳買副跑步太陽眼鏡,如同這幀照片一樣。

(謝謝蝦嫂。患難共度勝於一切誓辭。)

林海峰的323,我的100

於「蝦叔跑步」fb專頁轉發林海峰的阪馬成績,執筆一刻like數連同「心」與「嘩」逾460,加上留言一大串。於敝專頁來說,這帖算是很火了。

火,自然是因為林公子的成績。以3小時23分鐘完成全馬,這成績對很多跑者來說,都是可望而不可即。突然之間,那個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藝人,立馬上網一搜才知他50歲了,竟然平地一聲雷做到你夢寐之求的事,能不訝異,能不喝采?

「圈外人」對馬拉松成績不會有概念,我也開始懶得多費唇舌向他們解釋了:「總之就係好勁,我拍馬追唔上啦。」事實上,「圈外人」一聽就知道,這個年紀跑出這樣的成績,足以取得波士頓馬拉松的入場券了。

長跑沒有奇蹟,跑手的成績自然道出了事實。以為人家整天嬉皮笑臉,但原來人家比緊張兮兮的我還要努力得多,這是事情震撼之處。

再對照一下自己剛在上海跑出的4:01,連PB也破不了。看到林公子,還有同場很多很多跑友都締造了好成績,自是百般滋味在心頭。

eccc3d2f-3d66-4c11-a340-35631b8c9143.jpg

換了在平日,我應該不會那麼感觸良多,或許是因為今篇「蝦叔周報」已經是第100篇。

老套說句,當初斗膽開始寫第一篇的記憶依然猶新,誠惶誠恐的感覺如在昨天。

堅持每個星期寫一篇與跑步有關的東西,有時很易,有時很難。但跑步這東西,總是會使你有點東西想去說。至少,我可以這樣反反覆覆的說了100遍。

記得向來自負的張五常,曾這樣盛讚天天寫政經題材的林行止:「要是一年只寫一篇二千字的論文,我有資格參加世界大賽。一個月寫一篇,我對自己滿有信心。一星期一篇,我勉強可以應付。但一天寫一篇,每星期寫五篇,不停地寫二十多年,而每篇有點份量,有點看頭,我怎樣也比不上林行止。」

如果以張大教授之才,一星期一篇才「勉強可以應付」的話,以本人之平庸出來獻醜,就更加是貽笑大方了。本職工作份量本已不輕,這兩年來還不自量力開設fb專頁之後,還接下一個又一個的寫作任務。如此濫竽,有時自己想起也為之汗顏。

幸運的是,多得讀者包涵,過去有不少蕪文廢得自己寫完也不想再看。卻總有些朋友很給面子,即使不留言都按按like,使小弟能多少領略到大台「慣性收視」的快意。

為了自己還有話好說,我的所有工餘時間,除了練跑吃飯睡覺以外,絕大多數都是浸沒在跑步世界——看的書、觀的戲、上的網,絕大多數都與跑步有關。就連乘車,就算不是用手機寫作,也可能是在瀏覽四方的跑步資訊。偶然也問自己「為乜」?答案是:沒錯是很忙碌,但又不想不幹。我不知道,這算不算是「熱情」。

容許我再一次感激給予我機會、鼓勵的人。從來不敢想自己寫的東西會有人喜歡看,您們每一個讚,每一句加油,甚或很多「夭心夭肺」的抵死留言,對我來說其實都很珍貴。

有人形容,成功的婚姻要戀愛很多次——不過是與同一個人。我想,寫作與跑步都是如此。誰沒試過半路中途心灰意懶?不斷發掘激情,不斷憶起自己當初愛上它的感覺,事情才能恆久。

正如我相信,林海峰對跑步也會有厭倦的時候。而今天他能交出這樣的佳績,相信也是因為他又一次與跑步談戀愛了。但願未來,我跟跑步和寫作,仍能不時乾柴烈火,愛得轟烈。

《前進的勇氣》De Marathon

以跑步為題材的電影,外國不少,華語世界也不是沒有。但可惜,暫時看來華語跑步電影不要說佳作,就連稍稍及格的作品也似乎暫時沒有。可能我的要求比較嚴格吧,但身為跑者,理應對跑步電影有多一點要求。剛看的荷蘭電影《前進的勇氣》在華語世界寂寂無聞,但在我眼中卻不失是一部及格的跑步電影。

demarathon-724x1024.jpg

電影情節如此,難免會使人覺得有點老套。然而,車房四人組的訓練過程中,不乏令跑者會心微笑的細節。觀乎華語所謂與跑步有關的電影,泰半其實是以跑步包裝的愛情電影,所以《前進的勇氣》老老實實表現馬拉松訓練的實況,實在難得。

IMG_2352-768x535.jpg
四條「茂利」突然決定跑馬拉松,最初連距離也沒有概念。
IMG_2366-768x732.jpg
相信這是不少有家室男跑友的寫照。

相對真實,是這部戲難得的優點。不少跑步電影都有誇張的流弊(韓國電影《領跑人》可說其中表表者),今次《前進的勇氣》講四個從不運動的「中老坑」突然「迫上梁山」跑全馬,雖然有點令人訝異,但電影事實上拍出了很多跑者真實「上馬」的經過——經過至少半年的訓練,持續有間歇跑,也有賽前30公里長課……相信這些很有實感的細節,跑者看來一定會有憶苦思甜之感。

電影結尾其實頗為賺人熱淚,但它勝在沒有大搞煽情,反而只用最平實的方式交代結局,是典型的歐洲片風格了。電影因而算是不落俗套,這點頗為令人欣賞。

荷蘭電影在香港來說自然被歸類為「冷門歐洲片」,看這類片通常會令觀眾或多或少對拍攝之國家理解加深,今次也不例外——有看足球的跑友也許會知道在荷蘭足球中飛燕諾與阿積士是宿敵,而這兩支球會分別就是代表鹿特丹與阿姆斯特丹,也是象徵工人與相對富裕的階級。《前進的勇氣》以鹿特丹為背景,主角們也是藍領。電影中有一小節指他們遠赴阿姆斯特丹初嘗比賽滋味,卻終因塞車問題而無法出賽。期間,他們對首都的不滿溢於言表,相信這是荷蘭一種普遍現象了。

戲在2012年上映,沒料到翻查資料時才意外發現電影情節竟然成真——戲中的車房,原來真的是由主角Koos van Staveren擁有。今年初,此君竟然一如電影情節那樣罹患癌症且面臨破產。結果,就只差他沒真的去跑趟馬拉松,電影製作人員十分有情有義地為他辦了籌款活動,據聞籌得9500歐元。如此消息,看到不免令人感慨「戲如人生」。


欲進一步了解此戲,請看以下連結: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D020063052

實不相瞞,我也是透過此網站購得影碟。不過此店不會將DVD寄到外地,故跑友欲購的話,也許要請「代購服務」之類的組織協助將影碟寄到香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