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跑,是為了改變大家對跑步看法——徐滙宗

村上春樹跑過北海道薩羅馬湖超馬,這事許多跑友津津樂道。

一百公里賽,他至今應該就只跑了這一趟。問大作家那次為何有這樣的衝動?他也答不上來。

在我看來,理由其實簡單——人一生總要找些時候「型」一次。

就像電影《玩轉身前事》(The Bucket List),摩根費曼與積尼高遜自知時日無多,就聯袂利用人生僅餘時間又跳傘又開快車,做盡一切自己心目中的「型事」。

錢不能帶進棺材,但回憶可以。明乎此,愈來愈多人趁年輕實現夢想。對文青來說,那是出版一本詩集;對足球迷來說,那是一場現場的歐聯決賽;對跑者來說,那是一趟瘋狂的跑步經歷。

單看跑界,「型事」可謂不勝枚舉。有人在世上一百九十多個國家分別跑過至少一趟馬拉松有人連續一百天每天跑一百公里有人從南極跑到北極……犯得著這樣嗎?沒法子啊,當百公里賽現在都漸變成家常便飯時,若不跑到這種程度,誰會覺得是壯舉?

老實說,能豁出去搞個世界級壯舉的人,百萬中無一。「親民」一點,接連跑上千公里又如何?做到的人不太多,但又未至於像外太空那樣遙不可及。所以漸有跑者,對這種規模的長距離跑躍躍欲試。

今集《有種信念,叫跑!》的主角輪到徐滙宗(阿宗)。年方廿五,在大叔(如我)簇擁的本地長跑圈子裡,這樣的年輕人不多。然而,他特殊的長跑經驗卻比許多跑手為多。

記得幾年前,我像某些人那樣看了電影《練習曲》之後就心癢癢,想來趟環台單車遊。結果用九天把寶島踏了一圈。重回台北市民廣場那刻,我已激動得把連日相陪的單車高舉拍照。如果用二十多天跑步完成這千公里的旅程,我會激動成怎樣?我不知道,也不太敢想像。

但阿宗,真的用二十多天跑步環台。除此以外,他更環沖繩、環濟州,人家踏單車,他與拍檔用跑來完成。非一般經驗促使他寫成了書,甚至當起環島領隊,延續這不一樣的跑步心跳。

就像許多跑手一樣,阿宗曾經汲汲於追逐成績。然而生也有涯,成績追逐卻永無止境,日久使人迷失方向。最後,他幡然醒悟:為甚麼跑步一定要追成績?為甚麼跑步不可以結合旅遊,成為享受人生的另類形式?

於是,他除了自己在世界各地跑步環島,更當起了另類的跑步教練——不是教人如何跑得更快,而是教人如何活用跑步去「型」一次,使之成為深度旅遊的手段。是的,速度改變風景。同一山峰,同一村落,乘車看到的與跑步看到的,只要比較過,你就知道絕對不會一樣。

在節目,在其文章,阿宗不時自嘲自己是「廢青」一名。常言道「莫欺少年窮」,只要是青,就無真正的廢。世間許多變革,不就源於青年的敢想敢試?日正晴午,月方青蔥,哪怕跑到水窮處,拐過幾彎,生命正是雲起時。

原載於香港電台《有種信念,叫跑!》FB專頁,2020年2月28日

 

廣告

他跑,是因為想知道人一生可跑多少公里——施性概

有句廣東歌詞給改了,惹來許多人會心微笑:「可以hea的話,不會郁。」(能歇就歇,不會想動。)

老實說,即使經常自討苦吃的長跑者以至超馬愛好者,對這句歌詞也會認同。不過,他們總會在笑完過後,又穿起跑鞋去跑上幾十公里,還要邊跑邊喊辛苦。

表裡不一,莫此為甚。

為何這樣?其實超馬跑者迪恩.卡納茲(Dean Karnazes)早就思考過這個問題,最後他的結論是:「人們常誤把舒適當做幸福。」

十四年前,卡納茲曾出過一本書,叫做Ultra Marathon Man。國際間有不少超馬跑者,都是因為受這本書影響而開展超馬之路。在書中,其實有不少篇幅告訴讀者超馬有多麼辛苦。匪夷所思的是,很多人讀完之後不但沒有為之卻步,反而覺得:這正是我想要的。

或許表裡不一,就是人性。所以愈來愈多人跑馬拉松不夠,還要去跑超馬。跑完之後,更要三不五時就拿自己以至人家比賽時面容扭曲的照片、影片來懷緬。在旁人眼中,他們已經不是跑步,根本是將自己折磨得像末日災難倖存者。

更要命的是,他們可能還要所費不貲,飛到世界邊端去品嚐這種滋味。何苦如此?你明明有個溫暖舒適的家。

「正因為我們有個溫暖舒適的家。」可能這就是他們的答案。

人稱「施sir」的施性概,是今集《有種信念,叫跑!》的主角。妻笑子嗔、溫暖舒適的家,他有。但他更有的,是對跑步近乎痴迷的熱情。如果你是他facebook好友,你準會不時見到他發的帖。每次,他都會用hashtag提醒你:#有一種幸福叫跑步。

施sir開始跑步的原因可能與你我他一樣,都是因為減肥。但他現在跑下的里數,可能比你我他他他加起來還要多——由2010年12月開始跑,到2020年1月尾,根據他的facebook發帖所公布,已經跑了53216公里。而地球赤道周長,也不過是四萬公里多一點。

我知道,數字太大,如像有錢人的身家,4321億與321億對我們來說也是個捉摸不到的天文數字。所以容我粗略算一筆帳:就當施sir跑了整整十年,將53216除以3650,答案是14.5。也就是說,如果你想學施sir,請由今天開始,天天由尖沙咀鐘樓跑到汀九。風雨不改,那麼十年之後,你就能跑上53216公里。

這份強韌的堅持,使施sir成了超馬好手,屢次在香港以至海外賽事奪獎而歸。雖然強大如此,但相信接觸過施sir的人都會認為這是一位平易近人的謙謙君子,面上永遠掛著招牌微笑,一派淡定從容。對跑步,他懷著一片赤子之心,渴望成為他人衝出舒適圈的嚮導。所以,他會帶領學生出戰毅行者,更會號召「癲傻跑」,感召其他跑者刷新個人里程長度。

這集節目,聽到施sir說得最多的話就是「好辛苦呀」。但轉瞬,就看到他笑著跑下去,完全用行動實踐了甚麼叫做「癲傻」。歷經多年,參與者愈來愈多,「癲傻跑」儼然已成香港長跑圈中的一面獨特風景。

為跑癲傻,人生幾何。沒有獎金,沒有獎品,你只是純粹想去感受自己有多棒。甘願闖入瘋狂的世界,自然就會有群瘋狂的人等待著你。

原載於香港電台《有種信念,叫跑!》FB專頁,2020年2月21日

 

他跑,是為了擺脫痛楚活出晴天——盧宇軒

「甚麼?這字如何拼的?」

銀屑病,香港人大概都會聽過它的俗稱「牛皮癬」,但卻未必知道其英文學名是psoriasis。這很正常,別說我們,就連以英語為母語的人也未必懂得。

例如拿過十二面奧運獎牌的美國著名泳手托莉絲(Dara Torres)在九十年代初的職業生涯中段得悉自己患上此症時,第一個反應就是一臉茫然的請醫生拼出此字。

由於皮膚會紅腫,皮屑會飄落,不難想像大眾直覺認為這是會傳染的皮膚病,故對銀屑病患者必然避之則吉。托莉絲身為泳手,天天以泳裝示人,身上患處更易為人所見,情況自然更加尷尬。即使旁人口裡沒說甚麼,但一個騙不了人的厭惡眼神,往往傷人也深。

結果,托莉絲花上好一段時間才能克服心理障礙,嘗試無視他人目光,並參與一個叫Show More of You的計劃,一方面協助銀屑病友,一方面嘗試增進公眾對此病的認識。

托莉絲是美國泳隊長青樹,曾五度參加奧運,並每屆都拿過獎牌。這樣的成就,即使在世界體壇也是鳳毛麟角,可見托莉絲本身也是毅力過人之輩。但坦白說,強如托莉絲面對銀屑病也曾一籌莫展,換了是一般人又會怎樣?

其實報章雜誌,不時都有關於銀屑病患者的訪問。從中你可看到,銀屑病患者自小就會經歷不同程度的歧視,小至改花名,大至無理叱責、不公對待,單是應付旁人眼光已令患者疲憊不堪。

與此同時,奇癢難當,甚至觸發成關節炎的痛楚,那些感覺更是難為外人所道。後來,有醫學研究發現,適當運動原來是紓緩良方,所以漸有銀屑病患者加入跑者行列。今集《有種信念,叫跑!》的主角盧宇軒(Alvin),就是銀屑跑手中的一員健將。

我與Alvin在關島有過一面之緣,當時大家都是去跑關島馬拉松。如同一般跑友,Alvin也熱愛跑遊於世界各地。從此集可見,七八年間,由熱門的大阪、芝加哥,到冷門的雅典、耶路撒冷Alvin的全馬足跡已是遍佈了世界不少地方。

除了遊世界,Alvin追求成績的心態亦如很多跑手無異。全馬以四小時完成,很多人也未必可以一蹴而就,對關節易痛的銀屑跑手來說更是困難。但目前距離目標不遠的Alvin,矢志於數年內達成目標,決以行動證明銀屑跑手亦可跑出佳績。

在這集中,Alvin說跑步使他的灰暗陰天換成了燦爛晴天。正是這份活力,漸漸感染其他銀屑病友也加入了跑者行列,藉以紓緩病情,甚至培養成下半生的新興趣。生命裡苦痛難免,但憑藉一點一滴的努力,我們終將可以聯手戰勝苦痛。

晚清名臣曾國藩曾言:「唯正己可以化人,唯盡己可以服人。」面對難關,Alvin沒有坐困愁城,反而想方設法活出光輝人生。這個故事,對於目前心情複雜的香港人而言,可謂甚具啟示。

值得一提,相傳曾國藩原來也是銀屑病患者。

原載於香港電台《有種信念,叫跑!》FB專頁,2020年2月14日

 

她跑,是為了帶動更多女生起跑——梁諾妍

志氣滿腔的漂亮女孩,總是活得格外賣力,去向世人証明自己不是花瓶。美國超模Karlie Kloss,大概就是一例。

其人本身貌若天仙,身材無可挑剔。IG上隨便一幀照片,都足以拿去印成海報。想當初,她成為Victoria Secret天使超模之後,竟然放下如日中天的事業,進紐約大學讀程式編碼。學成後,除了繼續模特兒事業,也創立了一個叫Kode with Klossy的計劃,矢志為年輕女孩提供程式編碼教育。

這樣的人物,難怪可以入選《時代雜誌》百大影響力人物;這樣的人物,難怪可以嫁給高富帥——她的另一半Joshua Kushner,正是特朗普的乘龍快婿,美國總統高級顧問Jared Kushner的胞弟。

而現在,Karlie Kloss還不過芳齡二十七歲。

對這樣的人生勝利組來說,跑一趟馬拉松,自然是bucket list中的必備項目。2017年,她成功挑戰紐約馬拉松,跑出4小時41分。對女跑者而言,這個初馬成績並不失禮了。

說起來,長得標緻的女人跑馬拉松,其實頗有壓力。

平日街上訓練,惹來叫她們渾身不自在的注目禮,這些已不在話下。好了,到她們排除萬難完成了一個馬拉松後,又每每容易招惹譏諷,總有人覺得她們借跑步風潮,趕時髦撈它一票,旨在為自己在社交網絡宣傳、刷存在感。

捫心自問,要騙讚,其實有更多更舒服便捷的方式。要吃跑步風潮?跑幾公里也是跑啊,何苦偏要跑上42.195公里這樣自我折磨?論「效率」,其實頗不划算。所以,是投機,是熱愛,時間自是明證。

與Karlie Kloss一樣,今集《有種信念,叫跑!》的主角梁諾妍(Inez)同為模特兒出身。不同的是,馬拉松在她眼中並非只是打個勾的挑戰項目。她為跑鍾情,自2015年開始參賽,以腳步丈量世界之大,至今仍是孜孜未倦。

因為男友是藝人,所以坊間關注Inez,每每流於花邊新聞。說實話,她的長跑成績,其實已教不少男跑手也望塵莫及。所以今集《有種信念,叫跑!》,正好可以讓大家了解一下伊人的長跑故事。

與不少人一樣,Inez之所以起跑,都是始於減肥。因為職業需要,Inez對身材的要求自然比一般人更為嚴苛。豈料不跑則已,一跑上癮,繼而更跑出成績,成為了生活的一部分,也成為了社交網絡發帖的一大素材。

直到一次,馬來西亞粉絲親贈完賽獎牌,Inez才曉得一己愛好原來早已無心插柳地影響他人。自此之後,她更加賣力地拍片、開班,憑藉身上井然腹肌,身體力行地宣揚女生運動的價值。在節目中,她說希望跑到八十歲,全因她相信運動可以教女性將年月化成雍容。

跑步圈中,女生沒錯是少數。但全因她們的參與,跑步世界中的百煉鋼,才絲絲滲進了繞指柔。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當模特兒愛上了跑,原來就是如此一生允諾,步步鮮妍。

原載於香港電台《有種信念,叫跑!》FB專頁,2020年2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