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滄東的《詩》

一般評論都認為,李滄東的《詩》不及其前作《密陽》。不過,電影這回事,就是咸魚青菜,各有所愛。《密陽》給我的震撼,不知怎的就是不如《詩》。

《密陽》造就了全度妍成為康城影后,今次找來年過六十的尹正熙來當女主角,已使我覺得李滄東勇氣可嘉。然而最勇的,卻是竟然敢用「詩」來作戲名,作主題。在網絡橫行,影象主導的今天,用文學來為電影掛帥真的不是人人敢為。

《詩》感動了我,或許就是因為文學,因為那份執著於美的追尋。故事本身是悲劇,卻以文學中最美的形式「詩」來作主軸。尹正熙飾演的老婦,是真心的愛寫詩。身邊永遠備有小筆記本,隨時記下靈感。這種做法,直與有「詩鬼」之稱的晚唐詩人李賀相同。上興趣班、參加朗誦會等場合,老婦都不忘向人提問:怎樣才能寫好詩?這種對美的追求,其實也見於其衣著——得體的帽子花裙,顯出她未因自己年邁而自棄。主角在不美的世界反而極力追尋美,對立突顯悲哀。

故事本身,其實就是由一層層的對立構成:年過六十,本該享清福的外祖母,竟要獨力照顧女兒留來的孫兒;看來沒甚殺傷力的孫兒,竟然與同學強暴女同學,間接使其跳河自盡;老婦自以為與女兒無所不談,危急關頭才發現甚麼也不敢說;就是臨老才發現自己有寫詩的興趣,卻驚覺患上了使自己失語的老人癡呆症。尹正熙於整齣戲那種欲言又止的神情,很能表達出當中的無力感,如此演技難怪迎來大鐘獎影后榮譽。

為了孫兒,老婦美子可以答應在作鐘點傭人之餘還為老頭主僱提供性服務;為了寫詩,老婦美子可以無視世人的奇怪目光。文學何價,直至片末,大家都視作柴娃娃的詩歌寫作班只得她認真的交了作業。美子雖然只是寫詩新手,卻領略到「為伊消得人憔悴」的孤獨感了。我很相信,這種孤獨感於文學創作世界中是不可少的。

文學於人的作用也許就如台灣作家七等生所說的,可以使我們「冷眼看繽紛世界,熱心度灰色人生」。我們的生活也許很不堪,我們也不可能過陶淵明式的生活,但我們也是否可以不那麼入世呢?面對醜陋的價值觀,我們為甚麼不是鄙視,反而是擁抱呢?某些值得珍重的事物,反而給我們置之不理,比如,文學。

電影以美子的首作詩篇作結,表達出美子對早夭女孩的憐憫。如今,我這篇文字也謹以當代內地詩人食指著名詩作《相信未來》中的幾句作結,這幾句同樣能表能出我看完這齣戲的心情:

「當蜘蛛網無情地查封了我的爐臺
當灰燼的餘煙歎息著貧困的悲哀
我依然固執地鋪平失望的灰燼
用美麗的雪花寫下:相信未來」

廣告

李滄東的《詩》 有 “ 1 則迴響 ”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