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跑者傳記 為自己打氣

 

s2.jpg

得承認自己是個「資料控」,每次涉足一個新的領域,如果夠投入的話,總是不期然尋書覓資料,以期了解陌生國度的背後種種。就連當初買了任天堂Switch遊戲機,《薩爾達傳說》的製作特輯短片也給我翻了出來看。

同樣的,初跑步的時候也很愛這樣。十年八載前,跑步在華人地區不像現在般流行,中文相關書籍更是鳳毛麟角。相比之下,西方國家長跑風氣更盛,所以相關書籍的數量、題材也自然更多更廣。來到今天,我們身邊多人跑了,中文跑步書籍也開始自成一家,但仍不足與西方世界相提並論,跑者傳記就是當中一例。

就像10月初在芝加哥馬拉松奪冠的英國跑手Mo Farah,早於2013年已經出版自傳Twin Ambitions。後來為了誘發小朋友跑步興趣,他更出版了幾本以跑步為題的童書,果真不愧是四個孩子的父親。

Mo Farah在Nike Oregon Project時的教練Alberto Salazar亦是一代跑步名宿,除了跑步技術書籍外,他的自傳、傳記亦早已不缺。例如Cameron Stracher寫的Kings of the Road,就非常精彩地記載了包括Salazar在內的幾顆長跑明星,如何在70年代把美國跑步風氣推上高峰。

令華文讀者感慨的是,在西方世界有時連非專業跑者也會出書談跑。最佳例子某過於在香港粉絲眾多的英國桌球巨星奧蘇利雲,他原來是個業餘跑步好手,第二本自傳更直截了當的取名Running。

在我看來,讀了名宿傳記,配速不會提升,但至少鬥志還是可以增強一點——公路跑者愛談訓練跑量,越野跑者則愛談比賽艱辛。每想起這些大神一路如何艱苦走來,我們長課時天氣即使熱了一點,山坡陡了一點,一句辛苦也變得不好意思輕易喊出來了。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