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還記得那初跑的自己嗎?

s9.jpg

你跑步跑多久了?有沒有最初跑步時的照片?

如果你跑得愈久,我敢打賭,你就愈覺得初跑的自己模樣可笑——可能是發黃的白色內衣,可能是睡褲,可能是籃球鞋。在你身上每一個item,都表明你是那麼的業餘。

相比之下,現在你也許看不起的香港渣馬跑衣,那時已經足夠令你自我感覺良好了。

也許只是三數載前的事,已經彷如隔世。

當世界冠軍跑的賽場你也跑過,他穿的同款鞋子你也穿上的時候,會不會剎那間感慨良多,有點懷念曾經在樓下小公園隨心跑圈的自己?

老實說,讀松浦彌太郎《只要我能跑,沒什麼不能解決的》時,我確是有這樣的感觸。

同樣是日本作家,同樣談跑步,相比起村上春樹,松浦當然在香港知名度遠遠不及。但在台灣及大陸,松浦頗受關注,他的作品中譯本近年接連在兩地出版。

我自己,也是一次到無錫參加馬拉松後閒逛,偶爾在當地書局才初次看到松浦的書。他的著作,大堆放在店中顯眼處。

松浦的書,我至今還是看得不多,就只看過他談生活小物的《日日100》。這本書,我很喜歡。無論照片與文字,都有種無印良品的簡約舒適感。

這種清淡,正是松浦的個人特色,貫穿在他不同題材的創作中。他談跑步,你不會看到甚麼配速心率的術語,也不會看到令你豪情萬丈的熱血。跑步在他的世界,就像做飯,就像寫作,都是他規律的生活習慣之一。這點,其實倒有點像村上。

與村上不同的是,兩者跑步是在不同層次。村上馬拉松成績不賴,也跑過百公里賽,絕對是經驗老手。而松浦,則在討論如何起跑,如何「保持五分四十五秒跑完一公里」,相信在不少稍為資深的跑者看來,都是非常初階的討論。得承認,我跑步雖然也算不上十分資深,但讀這書時,也難免覺得像喝白開水一般的平淡。

寫序的台灣好手張嘉哲說:「如果你比較喜歡工具書,我就不建議你看這本。」這是老實話,也說出了我的心聲。不過,所謂「百貨應百客」,我也相信剛剛接觸跑步的朋友,沒那個會喜歡一堆術語湧過來。而松浦這本,也許會更適合他們。又或者,適合偶爾想重拾初心的那個你。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