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出小記

「醫生,請問何時能復跑?」

「兩周左右吧。」

耍廢數周,今夜,我又終於跑了。

近三四年,從沒試過這麼長的日子一步不跑。每天除了看新聞,就是盡力讀書看戲觀劇,盡情重溫未跑步時的日子,感覺是既熟悉又陌生。

看來我真的不是標準跑者,腳痕感覺,問心,真的沒有太多。甚至我可以說,這樣的生活,享受得很。

哪怕不是我故意躲懶,但天天只吃不動,內疚感,不會沒有。尤其,你看見身邊那位天天起早貪黑去跑的時候。

培養出這麼一份內疚感,也許,就是我落力跑了幾年的得著。

換了以前?睬你都有味。

無論如何,耍廢期間,天天頭腦進補,充實得很。

都怪netflix的F1紀錄片《Formula 1: Drive to Survive》太精彩,看了後,我仍窮心未盡,天天找F1的資料看。

F1,冷門,本來不擬談太多。但昨天看了一套叫《Rush》的賽車電影,又看了七、八十年代F1名宿Niki Lauda與James Hunt的紀錄片,當中一個故事,按捺不住要說。

原來Niki Lauda試過在比賽嚴重燒傷,幾乎命也丟了。但這人,竟然事發後四十多天就復出,繼續比賽。

他復出那天,大家看到那毁了的臉,無不詫異萬分。

Niki Lauda奇蹟復出

但結果,他頂著傷勢取下第四名(這在F1來說已經很不容易)。衝線後,全場衝他歡呼。坐在電視機前的我,看到這幾十年前的舊事,也感動莫名。

無懼挑戰,二話不說提槍再上。這是真正的男人,真正的鬥士。上月,Niki Lauda逝世,老套說句,他的英勇確是將會長存人心。

事隔一段時間再跑,難免有點力不從心,甚至有可能一切要從頭再來。但想到Niki Lauda,我立即噤聲。

知道Niki Lauda這次復出,是在哪個賽場嗎?

答案是意大利的Monza賽車場。對,就是「Breaking 2」實驗,Eliud Kipchoge嘗試突破馬拉松兩小時大關的地方。

自強不息,繼續挑戰。做人如此,做跑者也應如此。

#謝謝您看到這裡

#跑幾K也說這麼長我都服了自己

#豈會只是說跑步

朗侯活導演,重現Hunt vs Lauda的精彩電影Rush,港譯《一級雙雄》。
BBC的紀錄片,同樣精彩。看了你就更覺《Rush》選角及化妝厲害!
Niki Lauda逝世,「黑帝」咸美頓在早前摩洛哥站賽事戴上紀念頭盔向一代英雄致敬。
廣告

轉換頭像事出有因

64830775_2316660561747912_88590112866172928_n.jpg

其實轉用其他人的頭像而成為新聞,在外地也曾經發生過,而且亦與馬拉松有關。

早前談過的里約奧運男子馬拉松亞軍埃塞俄比亞跑手Feyisa Lilesa,因為衝線時的交叉手勢一戰成名。這手勢,其實意味聲援己國中的奧羅莫人抵抗極權。族人為表感激,不少都自發將社交網絡或通訊程式中的頭像轉成Lilesa交叉手的圖像。此手勢,在當地更一度成為反動標誌而遭禁。

當然,他們這次舉動背後蘊藏了極大意義,圖像也絕非 #隨機 選出,這大概也是常識吧。

//All over Facebook, Viber, and WhatsApp, Oromo people were changing their avatars to pictures of Lilesa with hands raised and wrists crossed in front of him. At the end of his race, he’d emerged a hero to Oromos everywhere, even with his own future uncertain.//

詳見:https://bit.ly/2Y8neH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