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無錫馬拉松後記

一、前言

去年12月,有幸得到無錫馬拉松賽會招待出席新聞發佈會,隨後得到了參賽名額一個,那就不要浪費,決定把這個比賽列為自己今個跑季的收官一戰。以下稍稍交代自己今次戰況,沒興趣的請略過此部分。

在此之前,一月時在廈門雨水不斷的情況下跑出了3:55:50的PB成績,隨後又在香港跑了第四趟渣馬。之後便一直謹遵課表,為無錫馬訓練了。主要集中在低心率慢跑與tempo run的訓練,月跑量約在200多公里左右。基本上這段時間,每天上班趕回家後,就立即更衣練跑,再吃點東西回家洗澡後,就已經十一時許是時候要睡了。

蝦叔的無數篇稿件,連同搜集資料、閱讀、看片等必須要做的事前功夫,大多數是每天在車上用手機完成的(後遺症是現在手腕筋腱開始發痛了)。勤力嗎?坦白講,不敢當,比我忙十倍但練得比我好十倍的大有人在。至少我偶而工作練習寫稿幹得厭到想飆粗話時,還有空間去看看連續劇啊。(30集的《反黑》也竟然給我看完了,大家可見我其實忙極有限。)

不過無論如何,對於懶了大半輩子的我來說,這個模式已經是處於turbo狀態。可能大家覺得不屑一顧,但自問已經算很努力,始終跑步對我來說仍是苦差好不好。賽前,更破例發帖揚言希望PB。雖然在帖發出後一秒已頭皮發麻想撤回,還好最後僥倖以30秒之微打破自己紀錄(也趁機謝謝大家畀面在FB留言道賀)。

這次頭半程天氣清涼,非常順利以1:53走過,平了自己的最佳半馬成績。但想不到後來太陽漸見猛烈,導致不停喝水,尾半程速度下跌至2:02才能完成。更想不到在最後1K時,發覺是否PB只在一念間,雖然累到趴仍決意「死就死」,提速至五分頭pacing(當時本已跌至六分了)盡爆衝線。PB了少許固然開心,但對自己耐力看來增強了一點,最後關頭依然可以提速,這令我更感欣慰。

說完了自己的表現,下面就談談今次賽事體會。

二、賽前安排

IMG_7082-768x612.jpg
現時一般大陸的大賽,都在微信設公眾號,今次無錫馬更開設了小程式:(左)官方微信小程式「錫馬參賽助手」;(右)官方微信帳號「匯跑賽事」。
IMG_7083-768x480.jpg
領取選手包的地方設在新體育中心,這也是賽事的起步點。

 

IMG_7084-768x405.jpg
領取選手包過程相當順暢,今屆比較特別的是要扣上防止代跑的手帶。現場有地方供參賽者即場試穿大會背心,若不合尺碼可即時更換。不少內地跑手喜歡即場換上大會衣服逛expo,今次就我所見也是如此。
IMG_7085-768x535.jpg
選手包所發的都是基本配備了,大會衣服設計更是頗為令人失望。特別之處是比賽前參賽者只有左手手套,及至完賽後才會給你右手手套。
IMG_7086-768x635.jpg
Expo分室內外兩部分,但與我早前參加的廈門馬及上海馬expo是難以相提並論了。不過期間發現可以辦理由中國田協所發的「中國馬拉松護照」,辦證費用RMB 28。這「護照」用來做甚麼?就是在中國田協所辦的賽事完成後像過關一樣蓋章。據官方稱:「比賽成績和貼紙數量可轉化為相對應的積分,享受更多合作商家提供的便利和優惠。」

三、正式比賽

IMG_7087-768x533.jpg
賽前情況,指示大致清晰。
IMG_7089-768x892.jpg
起步前一瞬。
IMG_7123-768x519.jpg
在10-15公里左右路段處於太湖黿頭渚景區,有「十里芳堤」美名,比賽時櫻花正盛,風景不俗。
IMG_7106-768x667.jpg
就我所見的補給方面,大會供應的蕉、水、運動飲品等都非常充足。裁成櫻花形狀的濕水海綿在不少水站都有派發,葡撻和當地著名清明食品「青團」我離遠看見,卻因為今次衝時間而無法好好品嚐了。至於pacer,如圖右下可見,今次賽事配置了好一大批,我見到的都頗稱職,沒有亂來。
IMG_7108-768x441.jpg
幾經辛苦也只能把個人紀錄推前30秒,慚愧。末段驚心動魄(雖然只有我自己覺得),衝線後我還是不忘向賽道鞠躬致謝。
IMG_7116-768x646.jpg
完賽派發物品有條不紊,值得一讚。另外繼廈門之後,再一次見到冰水浸腳服務,也有義工協助拉伸。奬牌厚重具質感,設計也不錯。據官方描述:「中心圓環內的鳳首取自無錫出土的越國玉器玉飛鳳,圓環外是一隻振翅欲飛的現代鳳凰。」至於完賽補給則屬一般而已,遺憾地又一個蕉盒硬塞給參賽者。

四、賽後簡評

總體來說,此屆無錫馬表現不俗。

由報名、抽籤、賽前訊息發佈,到expo等不算很有驚喜,但大致指是清晰流暢,沒有甚麼值得投訴。至於比賽本身,賽道大致寬闊,起伏不算多,補給充裕,是可以考慮「造時間」的場地。唯一是賽事為遷就花期而於三月底舉行,天氣不夠冷之餘,也容易碰上下雨天。

IMG_7118-768x584.jpg

瑕疵當然是有的:暫時無錫市內交通不算方便,起點與終點均與地鐵站相距不近。今屆全馬完賽後,主辦單位設有接駁車去約兩公里外的地鐵站,本為好事。可惜候車地點並未設有排隊安排,所以全部人都只能見到車就一窩蜂的湧前,情況頗為混亂,期待下屆這點能做好一些。

附:賽事資料

2018無錫馬拉松
舉辦日期:2018年3月25日(日)
項目:馬拉松、半馬、5K
報名時間:2017年12月23日 – 2018年1月8日(須抽籤)
報名費:RMB 160(馬拉松、半馬)、RMB 80(5K)、RMB 1600(公益名額)
支付方式:支付寶、微信、paypal
官網:http://wuximarathon.com

廣告

Running: The Autobiography

 

29425680_1643974939050926_6470677846111773373_n.jpg

The Autobiography
作者:Ronnie O’Sullivan

新一屆世界桌球錦標賽於四月舉行,近四屆英格蘭球手沙比贏了三屆,今年錦標又會否是這位「世界一哥」的囊中物?

冠軍誰屬還須拭目以待,但論人氣的話,沙比肯定及不上另一位英格蘭球星奧蘇利雲。這位有「火箭」之稱的球王雖已年屆42歲,但仍狀態大勇,目前世界排名僅次於沙比。記得兩人在去年夏天均有訪港參與表演賽,結果入場門券一票難求,相信大部分香港球迷「撲飛」都是為了一睹「火箭」風采。

不說不知,原來奧蘇利雲已經出版了兩部小說,以明星級運動員來說堪稱一株奇葩。而自傳,他也寫過兩本——第一本出版於2004年,封面的他啣著香煙,壞孩子個性可謂表露無遺。今次要介紹的,則是出版於2014年的第二本自傳Running。

Run在英語中含義甚豐,對奧蘇利雲桌球以外生活不甚清楚的讀者,未必會想到他所指的原來確是「跑步」。奧蘇利雲是個跑痴,參加路跑賽事也曾奪獎,以業餘水平來說非常不錯。他認為自己是個不能「無癮」的人。面對壓力,他曾選擇之酒精毒品麻醉自己,後來迷上跑步才逃出生天。

身為桌球手,他當然有細述幾年間職業生涯的起伏,當中不乏談及比賽中途意興闌珊而突然離席以及試圖故意不打出147度的種種「經典場面」。特別的是,他在書中用了不少篇幅談跑步,甚至不免令人覺得他其實愛跑步更甚於桌球。不信的話,請君不妨翻閱這本頗為另類的一代球王自傳。

Running: The Autobiography
by Ronnie O’Sullivan

The 2018 World Snooker Championship will be held in April. British snooker player Mark Selby has taken three champion titles in four years. While who will win this year’s champion’s trophy is anyone’s guess, what we do know is that Selby’s popularity is clearly not on par with another British snooker player, the 42-year-old Ronnie O’Sullivan, whose world ranking is just behind that of Selby’s and who is still in good physical condition despite his age.

O’Sullivan has published two works of fiction and two autobiographies. The book we are introducing this time is his second autobiography entitled Running.

O’Sullivan is an amateur running enthusiast who has clocked up some awards in a number of road races. He used to rely on drugs and alcohol to keep him going in the face of various pressures but was able to beat his addictions ever since he started taking up running.

In this book, he recounts his ups and downs during his professional life, including “unforgettable” moments like walking away from a game as a result of losing his patience and refusal to complete a 147 break. Much of the book’s content is devoted to running, which may give readers the feeling that he loves running more than snooker. Give this book a try and find out for yourself.

《夢想越野隊》(McFarland)

IMG_6726-768x576.jpg

故事梗概

故事改編自真人真事——1987年,美國麥克法蘭高中的七個學生,由失意教練Jim White帶領組隊參加越野跑,在沒人看好的情況下奪得了加州冠軍。

IMG_6716-768x435.jpg
現實中的麥克法蘭高中於1987年首嘗加州冠軍滋味。

影片背景

上映年份:2015

出品:迪士尼

IMDb分數:7.4/10

Rotten Tomatoes分數:80%

 

故事發生的麥克法蘭(McFarland)位於美國加州西部邊陲,人口萬餘,面積6.9平方公里,約等於一個油尖旺區那麼大。這裡的居民以墨西哥裔為主,他們以多以務農為生。至於當中的麥克法蘭高中於1928年創校,它就是憑藉高中越野賽的輝煌戰蹟而蜚聲全國。

教練Jim White於1980-2003年間執掌該校越野隊(實際並非如電影所說的在1987年開始執教),在電影描述的1987年首次奪冠之後,再於任內八度拿下州際冠軍。自此以後,麥克法蘭高中聲名鵲起,《夢想越野隊》公映後,事跡更為廣為世界所知。

飾演Jim White的奇雲高士拿(Kevin Costner),香港稍為資深的影迷也應該不會陌生了。他最著名的作品應是他在1990年自導自演的《與狼共舞》(Dances with Wolves),影片獲得空前成功,一舉拿下七座奧斯卡獎座,其中包括最佳電影及最佳導演。除此以外,奇雲高士拿本人熱愛運動,亦常演出以體育為主題的電影。除了今次的越野跑,亦有關於棒球的《夢幻成真》(Field of Dreams)、關於高爾夫球的《球愛的天空》(Tin Cup)以及關於美式足球的《超級選拔戰》(Draft Day)等,這些作品漸使他贏得「體育電影大王」的美譽。

IMG_6718-768x551.jpg
奇雲高士拿與Jim White教練合照。

執導本片的是紐西蘭女導妮基卡羅(Niki Caro)。她並不多產,除了本片以外,香港觀眾比較熟悉的該是2005年《對抗性侵犯》(North Country)。

觀影重點

一、訓練與比賽欠缺實感

現實裡的教練Jim White受訪時坦言,《夢想越野隊》不是紀錄片,它只是基於真人真事改編的電影。說穿了,電影裡的情節難免會與事實有所出入。故事也真的天馬行空:毫無經驗的教練,拉雜成軍的七人,竟然可以平地一聲雷拿下加州冠軍。

跑者無不著重訓練,但這亦是電影中最弱一環。訓練場面,只屬聊備一格,完全不見艱辛。即使比賽,跑手總是汗也不見得多。所以就真實角度而言,此片難免顯得單薄,令人失望。跑者經常唸唸有詞的長跑信條「沒有奇蹟,只有累積」,這戲正好是全然違背了。

IMG_6720-768x625.jpg
《夢想越野隊》的競賽及訓練場面頗為單薄,難具說服力。

二、墨西哥裔美國人生活

雖然這算是「運動電影」,但運動以外的情節反而更為可觀。故事背景所在地麥克法蘭人口僅萬餘,當中有不少都是墨西哥裔。當地人以務農為主,生活艱難,年輕人總得在課餘協助家庭耕作增加收入。《夢想越野隊》中的主角也不例外,電影把他們的生活細節描繪得頗為細緻,盡顯當地的墨西哥風情。

IMG_6722-768x490.jpg
為求隊員能參加越野訓練,教練真的曾「放下身段」協助學生家庭務農。

三、女性的支撐力量

《夢想越野隊》中,麥克法蘭社區中的女性並不是傳統般甘於位居男人背後。面對生活困苦,她們相當落力,家務賺錢兩不誤。當中有不少演員,都是真實的當地居民,故演來非常入形入格。此外,也有指曾執導《對抗性侵犯》的女導妮基卡羅重於女性觀點,故能為此片帶來相當濃重的女性描寫。

總結

蝦叔評分:6.5/10

雖然從跑步角度看《夢想越野隊》難免失望,但電影在反映麥克法蘭小社區,以至刻畫中年男人面對事業發展瓶頸心態,其實也頗為細緻。此外,戲中越野比賽計分制度講究團隊精神,香港跑者看時定必會想到「快不過最慢隊友」的毅行者。

 

愈努力,愈可笑?

IMG_6599-768x576.jpg

有這麼一個男人。

中學讀名校,公開試9A2B,同時游泳也進了國家隊。後來上大學讀經濟,轉玩欖球,又給他進了國家隊。

懂六種語言的他,挾著這樣的背景似乎應該進投資銀行工作繼而大富大貴。然而,考到七級鋼琴,又懂演奏結他的這個男人,到頭來發現自己最愛的是音樂。結果他的唱片,曲、詞、編、監、唱、錄音、混音、樂器演奏竟然可以由他一人包辦,名符其實的one man band,才華橫溢得有點過份。

要挑剔的話,這男人有點胖,不過最近也減了,變成肌肉男。這樣的男人左睇右睇,都是男神無誤。

事實卻不然,他總被很多人視為諧星、傻仔。

這個人,就是陳奐仁。


得承認自己曾幾何時以貌取人,覺得陳奐仁也是傻仔一名。

直至看《超級巨聲》,聽到他對參賽者的評語有紋有路,才倒過頭來找他的歌來聽。才知道他早在2009年出的爵士大碟《Raw Jazz》在外國也有很高評價,後來的《矛盾》、《不求人大樂隊》等更愈來愈厲害,整張唱片由頭到尾獨力一手包辦。

他的音樂,大部分都不是主流風格,所以在K歌當道的香港不會有太大迴響。

他的外表,也像他的音樂那樣「不夠主流」而成為絆腳石。即使他一拍戲就拿了金像獎最佳新演員,但大家仍然不會記得他的努力。留在大眾腦海的,只會是他笑騎騎的傻仔形象。

好了,現在這個肥頭耷耳的傻仔厲行減肥,變肌肉男了。又因為樣貌不濟,他愈是努力企圖變身,反而愈是令他成為恥笑對象。

「又醜又矮頭又大。」

「肥肥地重有許廷鏗鍾意,而家搞成咁。」

「不倫不類。」

「肉酸!」

「最衰豬頭無得練。」

「好快肥返,好似欣宜咁。」

「操完個款變左似係公園玩健身嘅大叔。」

「好似侏儒。」


記得一次「洗米華」在《蘋果》開live,有人留言說:「你真係以為自己好型呀?」他看到只淡然說了句:「咁你呢?出黎睇睇?」

要持之以恆地努力,很困難;但躲在一旁說三道四,卻何其容易。

這一點,相信跑者很容易有體會。天天上班前下班後起早貪黑去練習,周日還要起得比平日更早去長課,總有人覺得不解,甚至會不屑你的所為。

「又唔係有錢收,咁搏做乜?」、「日日跑,參加奧運咩?」、「慌你跑得贏黑鬼咩?」、「你慢慢健康到夠,我就做廢人得嘞。」

總有些人,看見人家努力,並開始有成果了,就會感到不安。要消除這種不安,有個很便宜的方法:就是將他的努力成果想方設法找出不夠完美的地方,然後盡情放大,加以恥笑,博取另一些人加入認同。「哈哈哈,正傻仔!」這樣,自我感覺頓時就會良好起來。

不能攀上你的高度,便把你扯下來,大家就一樣高了。然而,世事真有如此便宜?

當然沒有。從來沒有一個人,是可以因為把人貶低而獲得尊重的。古往今來,能獲得後世稱道的人,永遠都是在不由分說地天天努力。

不要奇怪,你明明在做正面的事,為何總有人看不順眼?只能說,這是人性。不用太介懷,你在向前跑,那些恥笑你的人還在原地踏步,很快你就會看不見他們。

幸運的是,這一路上向前跑的人不只你一個,你從不孤獨。

就像陳奐仁,哪怕你再恥笑,他現在可以穿上中碼衫在台上演唱,可以為世界留下更多精彩音樂了。你們儘管繼續笑,繼續抱著鍵盤圍爐取暖。

奧蘇利雲自傳 Running

IMG_6434-768x710.jpg

關於作者

羅尼.奧蘇利雲(下稱「奧蘇),出生於1975年,著名英格蘭桌球手。因為出棒速度高,打法流暢,故贏得「火箭」美譽。又因為他10歲單桿破百,15歲更打出147滿分,而且難得左手技術也不比右手遜色太多,比賽時可以按不同情況使用左右手,奧蘇更被指是桌球史上難得一見的天才球員。桌球壇最高榮譽的世界錦標賽他曾五度奪冠,也曾多年位居世界排名第一。

在其父影響下,奧蘇業餘時間熱衷跑步,並參加不少中長距離的比賽,並曾試過奪得獎項。據紀錄所載,他10公里的最佳成績是34:54,以業餘跑手來說是非常出眾的表現。再加上奧蘇雖是運動員,但大家知道桌球並不像很多其他運動需要優良的心肺及肌力配合才能有望取勝,這樣的跑步表現對桌球手來說更是難能可貴。

IMG_6451-768x1116.jpg
奧蘇於越野賽事中。

關於本書

奧蘇除了兩本自傳外,更出版過兩部犯罪小說。一般運動員出書通常都是自傳,或是技術指導實用書籍。所以奧蘇以其身份竟然成了小說作者,可說是奇葩一株。

奧蘇第一本自傳出版於2004年。今次介紹的第二本自傳Running則是出版於2014年,正是他摘下第五個世錦賽冠軍之後的一年。

這裡的Running,就是指奧蘇閒時熱愛的跑步運動。在序言中,奧蘇也坦言為書名躊躇過,但最後還是決定以Running為書名,就是為了紀念跑步令他脫離毒癮酒癮,在事業的下半場獲得重生。

IMG_6455-768x403.jpg
(左起)奧蘇2004出版的首部自傳、2016年出版小說處子作Framed、2017年再出小說新作Double Kiss。
IMG_6457-768x1128.jpg
Running的簡體中文版。
閱讀重點

一、跑痴是怎樣煉成的

據奧蘇所說,其父對他管束甚嚴,銳意把他訓練成桌球手,同時也在12歲開始為他安排跑步訓練,目的是希望他有更健康的體魄、更清晰的思維去打比賽。沒料到,日久之下這本是旁枝的「交叉訓練」竟然成了奧蘇的一大興趣。

讀Running,你會發現奧蘇對跑步的熱愛似乎已經超過了桌球。他會抱怨在練桌球的時候沒有熱愛跑步的同道中人,聊不了跑步話題而感到納悶。又試過因為跑步成績登上了地區報章體育版而欣喜若狂,他自言這是奪取桌球世界冠軍也給不了他的滿足感。

大家不難想像,任何運動的職業選手都必須每天花很多時間練習自己的專項。但奧蘇在桌球練習之後,還要花上不少時間練跑,弄得妻子為此大為不滿。然而,奧蘇依然執著要跑。他憶述,兩人終告仳離,其中一大原因也許就是跑步。

IMG_6462-768x340.jpg
奧蘇三任伴侶:(左起)長女生母Sally Magnus、於戒毒中心認識的次女及長子生母Jo Langley、現時的伴侶Laila Rouass。

 

此外,奧蘇也在「Heroes」一章裡數風雲人物,大談自己在不同體育項目中的偶像人物。在桌球界,他的偶像是:韋德、戴維斯、亨特利。至於跑界,則是基比沙拉斯、迪巴巴、比基利、莫法拉。

奧蘇自述,他曾與女子中長跑名將迪巴巴於伯明翰一家酒店會面。貴為世界級球星,奧蘇與迪巴巴會面前竟然緊張得要寫好準備問的問題。會面期間,他更像個小粉絲拿自己的跑步日程給迪巴巴看。迪巴巴對他練跑之勤感到吃驚,並邀請他一起到埃國訓練,奧蘇為此樂得心裡開花。

IMG_6447-768x650.jpg
奧蘇曾與埃國年輕女將迪巴巴練跑。

二、跑步如何拯救奧蘇

在Running之中,奧蘇陳述了無數自己桌球世界以外的問題:比如父母先後鎯鐺入獄、與妻離異等。即使天才如奧蘇,面對家庭複雜問題也是一籌莫展,故曾借助毒品及酒精自我麻醉。

後來,迷上跑步令奧蘇重生。他自言不能「無癮」,要擺脫種種不良嗜好,唯有尋找一種良好嗜好作替代品,最後他發現答案原來就是跑步。愛上跑步,加入跑會之後,他認識的跑友大多生活得十分健康,使奧蘇連帶飲食習慣也改變。為了跑出好成績,他飲食也變得克制。這樣下來,喝酒吸毒的惡習頓時消失得無影無蹤了。如果有follow奧蘇IG,你會發現他不時自拍跑步及吃健康食品。

IMG_6445-768x1120.jpg
奧蘇IG不時會有關於跑步或健康食品的帖子。
三、出賽經典場面

當然,一位職業桌球手的自傳不可能總是談跑步。Running的主要篇幅,當然還是談桌球。

多留意體壇的朋友也許發現,那些被譽為「天才」的選手,天分雖然比人高,但麻煩也比別人多。例如足球的簡東拿、籃球的朗度,奧蘇也一樣以情緒化見稱。在Running,奧蘇相當老實地回憶起不少出賽「經典往事」,這是書的其中一大有趣之處。例如一次對賽亨特利時情緒不穩中途離場,又例如一次故意在即將打出147滿分時故意不把最後的「黑柴」打入以抗議賽會取消147獎金等,這些片段非常經典,全都可在YouTube找到。看書時,務必要連同相關片段一併觀看。

IMG_6449-768x527.jpg
奧蘇對馬克金時,但凡對手擊球就用毛巾蓋著臉。他在書中說這是因為對方打球實在「不忍卒睹」,結果此舉令他被警告。

總結

Running這本書其實令人頗為糾結:桌球迷會嫌它說得太多跑步,跑者又會嫌它不倫不類。所以,有兩類人會較為適合看此書——第一是奧蘇粉絲。既是粉絲,偶像無論幹甚麼也是想知道的;第二是關注不同項目的普遍體育迷。我自己呢,算是「兩者兼備」,對很多體育項目都有興趣,本身亦關注奧蘇動態多年了。

總括而言我認為這書很值得一讀,你會在其中看到一個天才球手面對問題的解決方法,也能八卦到不少桌球壇的秘辛,頗能滿足好奇心。另外從書中的彩圖,讀者亦可看到不少平日在比賽時看不到的奧蘇面貌。

金句摘錄

  • 我認為要是沒有跑步,我早早就會放棄桌球運動了。跑步是我的宗教,是我的信仰體系,是我賴以保持內心平靜的途徑。

 

  • 過了一段時間,我不再擔心是否能贏得世界冠軍,只要我能夠跑步,不斷提高個人最好成績就行。其餘的一切都是次要的。

 

  • 我仍然是一名職業桌球手,圈內人都說我花那麼多時間練跑步,簡直是瘋了。

 

  • 我欣喜若狂。消息登上了當地報紙的最後一版。我上了報紙的體育版——不是關於我的桌球比賽,而是賽跑。

 

  • 她總是覺得我練跑步很自私,因為她要撫養兩個孩子,而我總是在外打球或跑步。她不喜歡我去練跑步參加比賽,也不喜歡我總是帶回家一堆髒東西——髒兮兮的練習跑步的行頭、髒鞋子。回家時,我常常是把衣服放在跑步行頭上面,飛步上樓,沖個澡,清洗掉爛泥,讓她來不及抱怨。跑步也許是導致我們關係結束的因素之一。

 

  • 假如有一場我能參加的長跑比賽,我甚至會推掉桌球比賽。

 

  • 我豪宅好車都有,但其實並不經常外出——我生活的全部內容就是跑步和打球。跑步行頭就是我所擁有的至愛珍寶。

 

  • 我想,對,我現在可以專心跑步了,給自己定一個目標,爭取馬拉松成績達到2小時45分,一天跑兩次。

 

  • 父親在假釋日那天回到家的時候,我們父子倆首先做的事情之一就是出去跑步。

 

  • Terry Griffiths和Cliff Thorburn都是很出色的桌球手,但是,他們琢磨出桿的時間都夠我跑上10公里了。

 

  • 在 1997年斯諾克世錦賽上,我以創紀錄的時間(5分20秒)打出了單桿 147分的成績,Damien Hirst就此為我畫了一幅畫。

 

  • 我遇到的最不唯利是圖的人是通過跑步認識的。

從《反黑》說到Mo Farah

早前口碑甚佳的網劇《反黑》登陸Netflix,引得我也終於看了。

好不好看?老實說,故事牽強的地方不少,而且一套黑社會劇竟然連一句粗話(就是在TVB不能出街的那種粗話)也沒有,簡直就像吃不刺鼻的芥辣那樣奇怪。不過,劇情算是緊湊,加上一班老戲骨坐鎮,至少令人想追看下去。

不扯太遠,其實我今次想說的,是「退休」這個問題。

劇中不少老鬼表面上是退了休,但實際上則沒有。就像黑幫和興盛的叔父,又如陳欣健飾演的退休警司,表面上好像不問世事,但其實對「世事」他們比誰都關心。

IMG_6400-768x591.jpg

這令我想起早前看過的一本書。書是廣告公司奧美CEO所寫的,叫做Long View(中譯版《遠見》)。作者指出,職業生涯應分三大階段,第三階段是踏入工作的30-45年。這個年期,可能比不少人心目中的「退休年齡」為長。作者解釋,這是因為科學昌明,人在六十多七十歲仍然活力十足,實在不應浪費。

在這階段,作者建議人可以思考如何「優化長尾,發揮持續影響力」。《反黑》中的一眾老鬼,不就是這樣?

就像某些領導人一樣,權力總是令人難離難捨。尤其自己一直幹得很出色,明明還有氣有力,怎捨得放手?

說了這麼久,關跑步咩事?好了,我真正要說的是Mo Farah。

運動員是很特別的一類人,他們的退休年齡特早,餘生若然不找點事情做一定會受不了。所以保特會踢足球,碧咸會搞生意,長跑皇帝基比沙拉斯更加走了去搞政治。

Mo Farah是特別中的特別,他退休之後還是跑步,而且跑比以前更長的距離。沒特別留意的話,他就好像沒有退休一樣。 我們流行說「幹那行,厭那行」,退休後即使不是甚麼也不幹,也至少不要幹與職業太類似的事。Mo Farah在訪問中說自己轉戰馬拉松並非為錢,我相信是的。名利他早就有,連英女王都給他封爵了,還堅持刻苦訓練下去,除了因為熱愛跑步,大概也沒有甚麼其他原因。

IMG_6403-768x540.jpg

有follow Mo Farah IG的話,你應該不時會發現他在埃塞俄比亞訓練的照片。據說他的周跑量高達200公里或以上,絕對不是說笑。

剛過去的周末,英國名宿班尼斯特辭世了,Mo Farah也在倫敦一場半馬賽試腳,結果他在這場Big Half Marathon跑出1:01:39,以數秒之微力壓肯雅勁敵Daniel Wanjiru奪冠。

對於稍後舉行倫敦馬拉松,他對打破英國紀錄,看來志在必得。

日本近20年的馬拉松紀錄剛由年輕的設樂悠太打破了,英國2:07:13的馬拉松紀錄亦已塵封23載,看來現在極有可能給這位轉型的前中距離好手刷新。Mo Farah目前僅34歲,在馬拉松世界,其實正值盛年。

他說,自己希望為國家爭取更多的獎牌,2020年的東京奧運也會是他的目標。能看到活力充沛的「退役運動員」行有餘力退而不休,其實也是舉世跑者之福吧。

在此,衷心祝福「Mo爵爺」今年倫馬做齣好戲!

《完美的一英里》

跑四圈運動場(1600米)大家一定試過,你的最佳時間是幾多?目前香港紀錄是由周漢聶於2020年創下,時間為4:20.49。香港紀錄尚且如此,要衝破四分鐘,難度可想而見。曾經有人斷言,這是人類不可能的任務。今次介紹的《完美的一英里》,為大家展示上世紀50年代「打破不可能」的一段輝煌體壇歷史。

mile_brief-724x1024.jpg

mile_character-724x1024.jpg

mile_review-724x1024.jpg

mile_author-724x1024.jpg

mile_movie-724x1024.jpg

其實書中描寫Roger Bannister與John Landy的世紀對決,是在1954英聯邦運動會上。這場大戰的錄影在網上非常容易找到。

首先「破四」的Roger Bannister可謂名垂青史,他的奮鬥歷程被拍成了一小時紀錄片Bannister: Everest on the Track。這影片目前可在amazon video租借。

比賽若夢,為歡幾何

IMG_6263-768x1024.jpg

星期日上午在街馬初嚐打氣滋味之後,但願自己以後比賽無論多疲累,都要對水站義工或沿路打氣的群眾簡單說句謝謝。

星期日的天氣對參賽者來說顯得濕熱,但對負責打氣、派魚蛋燒賣的我和蝦嫂來說則算是合適。主辦單位對我們愛護有加,負責站的位置在橋底,即使遇上烈陽或下雨,任務也不會大受影響。

就如跑步,一兩步當然沒甚麼,跑幾萬步就是問題——原來喊兩三小時「加油」,也令人挺累的。

然而,我們派的燒賣、魚蛋,大會早已派義工安排好。再加上天氣不賴,我和蝦嫂只是「坐享其成」,實在不好意思說甚麼辛苦了。

相比之下,在天氣更冷的地方,市民自發上街打氣,甚至提供私貨補給,才是更加不容易。明明氣溫冷得直打哆嗦,但那42.195公里的征途上還是會心頭一熱,就是多得這些有心人。無論跑得快還是慢,跑手總能感應到。

想到這裡,雖然我無法在比賽時維持幾個小時的高速奔跑,但維持幾個小時的落力打氣,我仍會竭盡所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來主辦單位希望我們一如以往的落場參賽,是蝦嫂忽發奇想,說不如這次我們改當義工。我想,也好的,反正從未試過。

隨便翻開一本大型長跑比賽場刊,都會知道舉辦一場稍具規模的賽事都牽涉很多人力。所以,參與一場馬拉松也可以有很多不同的形式。

當然,沒幾多人能有資格像香港馮宏德那樣成為國際級賽道丈量員,甚或像Dave McGillivray那樣成為波馬賽事總監。身為普通跑者,偶爾把握機會去打打氣,其實也是給自己一份與別不同的馬拉松回憶。

參賽者紛至杳來,一張張面孔,熟悉混雜陌生。高峰時刻,人聲鼎沸,熱鬧歡騰。冒著煙的魚蛋燒賣,沒三兩分鐘就要再換一盤。

看到這樣的情景,縱然頭沾寶礦力,身染咖喱汁,其實又何妨呢?

忽然想起《醉翁亭記》:歐陽修說自己快樂,是因為看到眾人快樂。以前一直覺得他只是唱高調扮嘢,但直到這一刻,我才有點明白這位古人也許所言非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年街馬有32.195K的賽事,最難忘的是比賽中途缺水,弄得我要半路走離賽道去七仔買水。事後,我也老實不客氣的寫了一文「紀念」這次奇特經歷。

今年我沒跑了,事後聽到跑友的評價對賽事也是有讚有彈。不過整體而言,大部分都認為賽事有所進步,尤其是比賽途中更是充滿歡樂。

上周在《晴報》專欄寫過一篇「獎牌原是身外物」,我說,比賽完了,真正令人牽繫心頭的,是「一切外人看來毫無特別,但偏偏在你心頭烙下印記的賽場零星點滴」。

如果今次我和蝦嫂派的魚蛋燒賣,能為大家的跑步比賽經歷添上一絲一點美好回憶的話,那是我們的幸運了。實不相瞞吧,各位跑友踴躍前來幫襯、拍照,甚至道謝,我們的收穫又豈會比大家少呢?

跑步令人成癮,比賽令人陶醉,完全就是因為在那段時間,我們可以暫時抛開一切現實生活的身份地位。平日的你,可能看見鮑蔘翅肚也不會動容。但在賽場上,你會為吃到一口魚蛋燒賣樂得像個孩子般。

這一刻你才驀然想起:有多久沒這樣孩子氣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