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隱聞書

東日本大地震後,日人之災後表現難免成為其中一個世界焦點。毁譽固然兩由之,然而無懼危險,於核電廠誓阻核災的「福島五十人」,其「苟利世界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精神備受世人肯定,應是無甚異議。

友人於面書讚揚五十人是發揚了「隱於葉下,花兒苟延不敗;終遇知音,欣然花落有期。」的傳統日本武士道精神。看到如此句子,大為感動,即谷歌一番,才知道那是西行上人的詩句。憑藉詩句,順藤摸瓜的,發現了一本書的書名也是源於此。這本書,闡述了武士道精神,被稱許為「日本武士道第一書」,叫做《葉隱聞書》

山本常朝口述,田代陣基筆錄整理,成書於1716年,《葉隱聞書》無論形式、地位,都有如儒家的《論語》。山本常朝是江戶時代的武士,於四十二歲時出家隱居,期間有感武士道精神日漸沒落,才有意述著。因此,《葉隱聞書》也可視為日本武士道的「原教旨主義讀本」。

這部十八世紀的書,原文夾雜了大量日本古典口語,對譯者無疑是個挑戰。我讀的,是遠流中文譯本,譯者李冬君也特意在書內譯後感披露翻譯之難。此外,李氏為此書所撰寫之導讀,簡單明瞭,也值得一讀。我沒有把全書通讀,只挑些感興趣的,如卷首論武士心性的部分看了一遍。

在這樣的翻閱下,也不難感受到武士道那種為了主君無懼犧牲的精神,直與孟子的「捨生取義」實無大差別。然而,武士道更講求裡外合一,就是死,也要追求美感。如果連死亡這種終極恐懼也可以視如無物,武士切腹自盡,反而是得到永生的一種救贖。這種哲學,就如泰戈爾詩句所描繪的:「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

值得留意的是,山本常朝於書中也有提及過武士戀愛與性慾的問題。其主張,相當苦行,就像中野孝次的《清貧思想》,普通現代人肯定難以接受。例如論戀愛,山本常朝認為:「戀愛的極致是暗戀,彼此見面後,戀愛的價值便會開始低落。終身秘而不宣,才是戀愛的本質。」雖然,哲學大師李天命也說過「暗戀最幸福,因為你擁有了全部的愛」,連最近甚為流行倉央嘉措寫於十七世紀的《十戒詩》也感慨地道出「安得與君相決絕,免教生死作相思。」這些,或許都是歷盡情傷之後的嘆息。但有誰真的可以按捺得住,讓自己免於一錯再錯?搞不好,這些感嘆會給毒撚們誤用作自我療傷格言!

更出位的是,山本常朝認為禁欲治百病。他在書中自言,自己不近女色已有七年,此後接近無病無痛。因此,他呼籲大家仿效,有甚麼病,不須服藥,禁欲一年半載即見成效!

總括而言,無論是帶著崇敬或是獵奇的心態去看《葉隱聞書》,應該都不會令你失望。災難過後,戕害已是無可逆轉,除了捐款賑災之外,隔岸如我們也並非無事可為。因為災禍,使我們認真探究一下其背後的種種,例如武士道精神,例如地震、海嘯、核科技知識,說不定可救我們免於下一次的凶惡。福兮禍所伏,此之謂。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