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展其實是個認識「另類內地人」的好機會。不過我下面的話,肯定又引來一批「港粹原教旨主義者」的不屑。
說另類,其實不另類。不過一般香港人,太習慣視內地同胞為「蝗蟲」,不是來港產子搶奶粉,就是扯大嗓門挖鼻孔,十三億人都是欠缺公民意識的低等人。這種stereotype,想想就知非常可笑,與當年鬼佬認為我們全民單眼皮沒兩樣。我所說的另類,只不過是說他們比較愛讀書,甚至比很多自以為是的香港人文化底蘊深得多,其實這類人在國內的先進城市中並不缺。
與這些「另類內地人」就讀書話題聊開,實在長知識拓視野。有些「中港之別」,其實挺普通,但他們不說,我確是不曾留意。
例如行文風格。問到其中一位朋友,甚麼是「香港文風」,她這樣說:「很鮮明自然就會有的一種共同氣質。我也說不清楚,但一看到就知是香港人的文字。簡潔理性決斷冷峻。」
倒過來看,我也覺得內地人寫文字普遍來說「熱」得多,字裡行間,感情確實不缺,表達情感的詞彙、比喻手法一般比港人豐富得多。寫抒情的文章,這是不錯的。但若評論文章也是如此,卻難免會使香港讀者如我看出情感過盛的滯膩感。這種文字,一看,也確實不會不知是出自內地人之手。
又例如橫排豎排的印刷方式。港人接觸的書來自五湖四海,橫排豎排都有,就如報章就經常橫排豎排雜用,大家早就習以為常。但不少內地人買了港版的書,都告訴我除了看不慣正體字,更看不慣豎排!
這點,我是惋惜的。中國文字,自古以來即是豎排的,如今橫排竟成全中國習慣,豈能不有煮鶴焚琴之感?
經過今次,我更覺得中港交流,怎說也是好事。因為明白兩者優劣後,我更知道,香港實在值得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