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中原地圖之外,還有更為精美的google地圖。近來,連街景也可仔細近觀,所謂「臥遊」也不再是誇張之辭。
既然網上免費服務如此精彩,但我仍發現那些香港街道地圖冊,每年不但準時更新,更於書局中兩三棟的「拔地而起」,傲視同儕,威風凜凜地矗立於當眼處。不禁狐疑:真的還有市場?還有很多人願意為此花上百多元?
直到近來行山多了,才重新發現地圖的「價值」。「價值」二字,特意加上引號,自是一語雙關,且聽我慢慢說來。
郊遊地圖,有異於街道圖,顯示了等高線、地形、標距柱、路況等資訊,對行山者規劃路線、臨場察看均重要無比。這些資訊,暫時難於網上完整輕易搜得。再說,人在山上,過於依賴電子產品,亦屬危險不智。一張輕巧郊遊圖,實在是山藝愛好者不可或缺的盲公竹。價值之所在,此為其一。
另外想說的,則是售價。猶如斑塊飯價錢於特首,地圖售價於我也是一片茫然。到書局物色一張,翻來看去,還是覺得地政總署測繪處出版的最好,無論紙張之質料、資料之翔實,均遠勝同類產品。再看價錢,一句粗話不禁衝口而出——港幣六十二元——是我這種下人兩頓飯的消費了。大概是我無知,我雖知道百物騰貴,但卻想像不到一張紙,恕我這麼說吧,真的是一張質地稍好,能防水的紙,要我付上六十二元。
才剛和朋友行山,遇見一些長者行友,裝備精良,料想所費不菲。今欲購質優地圖以求自保,竟遭政府開天殺價。有說行山這活動,看來樸素,其實中產,如今信矣!